春节民俗:探秘大道至简的送穷鬼文化 -天然道观,揭开岁月中的传统心理。农历正月初六,马日到来,我们习惯称之为送穷的日子。在不同的地区,人们各有独特的方式,但共同的心愿是辞旧迎新,将过去的贫困与不幸一并带走,为新的一年铺平道路。
从秦汉时期起,一直流传至今,每逢农历正月初六,这一天被命名为“马日”。据说这是因为女娲创造万物时先后顺序决定的——鸡、狗、猪、羊、牛和马在其之后才诞生的人类。这个顺序决定了每个动物对应的一个日期,而人则被赋予了第七个位置,即正月初七。
在这一天,人们通常会下田准备春耕,同时也开始了新的工作或商业活动。这一天还被视作打扫厕所和祭拜厕所神明,以驱逐旧年的污秽。此外,还有一首广州汉族民间流传的小歌,它详细列出了新年期间不同日子的活动,其中提到了“大年初六求顺扔穷鬼”。
那么,“穷鬼”又是何许人也?根据唐代文学家李邕《金谷园记》的描述,“高阳氏子瘦约”,即颛顼高辛时宫中生的一个孩子,他身材羸弱,不穿完好的衣裳,因此得名“穷子”。据宋代文献记载,此孩子在正月晦死后,被葬于宫中,并由宫人送葬,与此同时便形成了一种送去坏运气和不吉祥事物的习俗,即送“穷鬼”。
随着时间推移,这种风俗演变成了一种更为正式化的情形。在唐代,其实只称呼这些存在为“鬼”,而到了明清时代,则将它们尊称为“穷神”。尽管人们对于这是否应该被视作神还是鬼持有不同的看法,但这一风俗却依旧深入人心。
以往的大文豪们,如韩愈和姚合,都曾写下关于送穷之事的小诗篇,其中表达出当时社会对这种风俗普遍接受和参与的情绪。宋朝以后,甚至到了清朝,这种庆祝与告别恶运的心情依然延续。
总结来说,大道至简意味着理解事物本质,而在中国古代民间文化中,对于如何处理那些带来不利影响的事物(如贫困与疾病),通过发送或者祓除它们,有助于净化环境,从而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