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无心而任乎自化者,应为帝王也。啮缺问於王倪,四问而四不知。《齐物》篇中四问也。夫帝王之道,莫若忘知,故以此义而为篇首。
啮缺因跃而大喜,行以告蒲衣子。蒲衣子曰:而乃今知之乎?啮缺得不知之妙旨,仍踊跃而喜欢,走以告於蒲衣子。
有虞氏不及泰氏。有虞氏,其犹臧仁以要人,而未始出於非人;泰氏,其外徐徐,其觉于于;一以己为马,一以己为牛;其德甚真,而未始入於非人。
肩吾见狂接舆。狂接舆曰:日中始何以语汝?肩吾曰:告我君人者,以己出经式义度人#1,则孰敢不听而化诸?
其於治天下也,如是则乌高飞以避增弋之害、鼹鼠深穴乎神丘之下,以避需凿之患,此皆率性自然,不待教令,而解避害全身者也。
天根游於殷阳至梦水之上适遭无名人而问焉曰:“请问,为天下。”无名人曰:“去,你鄙陋的人,我怎能与你等谈论这事?”予方将与造物者为人,与群碎驰万物,因处圹垠野。此乃放任自然,无私欲,全然顺应生机的状态。
阳子居见老聪,对他说:“有人在这里,他向疾强梁、物彻疏明、学道不倦,如是可比明王吗?”老聘回答说:“这是在圣人的范畴内,是易技系劳形休心的境界。”
且虎豹来田猥狙便执厘狗来藉。这三种生物都依靠自己的特长和技能生活,但他们并没有超越自己本来的状态,这不能直接比喻成圣主的境界。
阳子居惊怀变容,又重请明王治政其义安在?老聘回答说:“明王的功绩盖过整个世界,却好像不是自己做的,因此看似并不显著。”然而,这样的功绩却在于无为,让人们自发地按照自然法则行动,所以它似乎并不是由明王所作出的。但实际上,这正是圣人的作为——用玄妙的手段影响万物,使它们得到福祉,但这些恩惠被视作常态,没有被人们意识到,因此百姓认为这是自然发生的事,不需要感激或依赖君主的恩德。这就是“莫举名,使物自喜”的境界,即使功绩巨大,也不会拿出来显耀,只让万物享受着福祉,从中获得快乐。而这样的智慧又如何能用言辞表达呢?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通过什么方式,都应该允许每个人自由发展,不加干预,因为这种自由才能够实现真正的人类价值和社会秩序。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南华真经注疏卷之一九”是一部探讨如何通过理解和实践“忘知”的哲学原理来达到个体和集体之间平衡协调关系,以及如何利用这一原理来建立一个更加完美的人类社会文本。不过,由于我们已经深入到了这样一个领域,我们必须承认,即使最终我们的目标是找到一种更好的生活方式,我们还是无法完全摆脱那些限制我们能力的小小错误和偏差。但即便如此,我们仍然应当努力追求那个方向,并且相信终有一日我们会到达那里。而当时,那些错误将变得微不足道,就像蚂蚁般渺小,它们甚至可能会成为一种珍贵的回忆,因为它们证明了我们曾经尝试过更好的事情,而且总是在进步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