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河尚公版本:“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因此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帛书修正版:“天下皆知美恶已;皆知善,不善已。”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形、高下盈音声和先后随恒也。这是以圣人居无为事行不言教。万物作而弗始,为而弗恃成功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两版本意思相同,但表达上有一些差异。一是在“万物作焉”与“万物作”表述上的区别,一是河尚公版的文采更胜一筹。在这里,我们选择用帛书修正版来阐述。
“天下”,指的是所有的人,“皆”,都知道,“美”,既可以理解为漂亮,也可以理解为好,“恶”,则是丑陋或厌恶,“斯”,因为,“已”,已经存在了。“毫不知晓其所以然者,则必将陷入迷惑。”
接下来的一段话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那就是“恒”。这个词在这里代表着一种自然规律,它决定了世界运转的方式,而我们作为人类,只能顺应这套规律。如果你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你的行为就会非常自然,而且人们会觉得这些行为很理想化。
接着讲到了圣人的品质,他们不会像普通人那样直接参与到事情中,而是一种间接的手法来影响周围环境,让人们根据自己的内心感受来行动,这样就达到了最好的效果。而且他们不会用言语去教育他人,而是通过自己的举止让他人学习,从这种方式出发,就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
最后一部分提到了一个观点,那就是,在任何事情结束时,都应该保持一种超脱的心态,不要急于占据功劳,因为这样做并不是真正的高尚所在。你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你就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大智大慧的人,这样的生活状态对社会来说极其珍贵。这一点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