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性无为又无不为的哲学比老子庄子更深层次地蕴含悲哀

庄周,河南商丘人,生活于战国中期,约公元前4世纪末至公元前3世纪初。曾任地方小吏,其地位不及今日乡长。生平穷困潦倒,大半生无米下锅。他曾向监河侯借粮,但监河侯答以等收完租后再借。庄子便请鱼在车辙沟内饮水,而那鱼应他:“待你挖成大河,我已为干鱼。”这便是庄子的性格。

《庄子》是庄周及其弟子所著集之书,我们知其事迹与思想多依此书记载。这本书中的言辞虽奇、理法广博,如海洋深邃,无边际;如幽深的深渊,不可测度,使人感到言简意赅而又难以尽述。

相较于老子的时代,庄子的时期更为混乱。在老子之后二百余年间,由于政治斗争愈发激烈且残酷,以致诸侯国从一百余减少至十数,其中仅七国强盛。战争频繁,有些国家统治者视民如草木,用兵杀戮几万甚至三十万人。世界仿佛成了一个巨大的靶场,只有侥幸者能存活。而人民的日子过得像悬梁下的蚂蚁般艰辛,没有真理和是非标准。

学者们的争论也更加激烈,庄子形容说,这些争论像是风起云涌、万窍齐鸣,又似欲破壳而出的雏鸟叫声,它们既无意义又无益处。他用比喻说明,即使有人锁好箱笼加以捆绑,大盗仍可轻易取走,并担心锁不严捆不紧。此举类似齐国君主田成子的行为,他暗杀了齐王并夺取了整个齐国以及圣人的法令制度,将圣人的智慧视作丰厚礼物给自己家族世代继承谁能奈何?

庄子认为圣人的智慧和贤者的才能,是导致天下纷扰的根源。他指出圣人们治理国家,就像人们驯养马匹。在古代人类与野兽共居时,他们吃饭玩耍到饱后就漫游四方,不知分彼此君子小人。一旦提倡仁义礼制,便出现了是非对立、君子小人的区分,因此大家竞相发展智慧互相争斗,这种局面正由于圣人的教导造成,所以只要封住思想家们的话语,就能保护自己的智慧,让人民恢复本性,从而避免争斗与战争。

相对于老子的追求“小国寡民”,庄子は更希望回到人类与禽兽共处的原始状态,他比老子更为激烈地反对文明社会带来的结果。他形容一个人宁愿挖隧道抱罐取水也不使用桔槔,因为桔槔代表机械化劳动,一旦想到使用机械,便会考虑到心机和人之间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