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周,宋国蒙地人(今河南商丘人),生活于战国中期,约当公元前4世纪末到公元前3世纪初。他的生涯充满了贫穷和挣扎,他曾做过地方小吏,一生都未能摆脱困境。有一次,他向监河侯借粮,但监河侯只答应在收完租后再还给他。而庄子却请求一瓢水来救一条被车辙沟里的鱼,这让鱼说等到他挖好的河时自己已经变成了干货。这段经历彰显了庄子的幽默感和对现实的无奈。
《庄子》是一本集结了庄周及其同代人的著作的书籍,其中许多观点虽然奇特、离奇,却又深邃而富有哲理。与老子的思想相比,庄子所处的时代更为动荡不安。当时的社会不仅更加残酷,而且人们之间的争斗更加频繁和激烈。在这样的背景下,人民过着像悬挂在梁上一样艰难的地步,没有真理,也没有是非,有的人因为偷窃而遭致死刑,而篡夺国家则可能荣升为侯王。
学者们也在不断地争论,这些争论如同狂风暴雨,或是鸣叫的小鸟,都不过是空谈。庄子用比喻形容那些想要保护自己的安全的人,他们锁箱捆好,但大盗仍然能够轻易地得逞,就像齐国的一位君主被杀,其圣法制度也被盗取,只为了让其后代继续统治谁能阻止?这就像是提倡仁义以消除仇恨,却最终导致仁义一起被抢走。
根据庄子看来,圣人的智慧与贤者的才能,是祸乱天下的根源。他认为圣人治理国家就像驯服马匹,在古时候人类与动物共存,无需分辨君子小人。但随着圣人的仁义礼制出现,便产生了是非之分,使人们竞相发展智慧,最终导致争斗不息。因此,如果封住这些思想家的口舌,让民众保留自己的智慧,那么人们可以回归自然纯朴,不再陷入纷争。
与老子的愿望不同,即希望实现小国寡民状态;庄子的愿望甚至更远,他渴望回到一个时代,那里人类与禽兽并列共处。他批评文明成果,更强烈反对文明带来的结果。他用一个种菜的大爷举例说明:宁愿花时间挖隧道抱罐井底取水也不使用简便高效的桔槔,因为使用机械将引发心机和人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