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反复探究居山道经典语录的深意之后我们不难发现老子的哲学思想与庄子的悲观主义相比其蕴含的悲哀更为沉郁

庄周,字子昂,是宋国蒙地人(今河南商丘人),生活于战国中期,约公元前4世纪末至公元前3世纪初。他的生活充满了艰辛,他曾任地方官吏,但境遇并不富裕,一生多有困顿。有一次,他向监河侯借粮,但监河侯答应后又推说要收完租才能归还,这让庄子以一瓢水救鱼的故事来讽刺他。在这段经历中,我们可以窥见庄子的性格:幽默、哲学且不屈。

《庄子》是根据庄周及其弟子的著作编纂而成。这部书籍中的许多观点似乎荒谬,不近情理,但其深邃之处在于能引发人们深思,而非简单解读。与老子的思想相比,庄子所处的时代更为动荡不安。当时的社会由数百个诸侯国转变为十几个国家,其中仅七个强大到足以形成霸权。而这些国家之间不断发生战争,每场战役都导致大量生命丧失,有些统治者视民如草木,对人民进行残酷剥削。世界仿佛成为一个巨大的靶场,只有偶尔侥幸存活的人才能幸免于难。

学者们关于政治和道德的争论更加激烈,如同狂风暴雨一般,或如鸣叫的小鸟,无一不是无谓之争。在这种环境下,即便小偷被捕死刑,也有人篡夺政权称王不受惩罚。齐国的一位君主原本遵循圣人的法则治理国家,却被田成子杀害,并盗取其制度和智慧,其后代长期统治着齐国,而谁能阻止他们呢?

庄子认为圣人的智慧和贤者的能力是社会混乱的根源。他指出圣人们通过仁义礼制使人类变得复杂,使得大家竞相发展智慧互相斗争,最终造成了现在这样的局面。他主张封住思想家们的话,让人们恢复本真朴性,以此避免继续争斗与战争。

与老子的“小国寡民”不同,庄子甚至渴望回到人类与禽兽共生的原始状态。他对文明成果持批判态度,更强烈地反对现代文明带来的问题。就像那位种菜的老人宁愿挖隧道取水也不用桔槔一样,因为桔槔代表机械化,用机械取水即将想到心机和人间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