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再次审视帛和的故事,他的真实姓名是护,字仲理,是东汉时期益州巴郡(现在四川省重庆市嘉陵江北岸)的居民。据说他曾经去过河南林县西部的隆虑山学习道学,也曾在五终山修炼丹药,传说中他是一位长寿的道人。
当帛和来到洛阳这个文化繁华的地方,他被尊称为“博洽众事、洽炼术数”的一位知名道士。人们向他提出了各种疑难问题,而帛和则以他的高超智慧给予了答案。他因而获得了“远识人”的美誉,但即便是在洛阳城里的人们也无法揭开他的年龄秘密,甚至帛和本人从未透露过自己的年纪,这似乎成了对道士的一种神秘待遇。
尽管已经年迈的帛和依然能够施展一身轻功,当人们正在向他请教的时候,他却神奇地消失了,不留痕迹。当时的人们开始将他尊称为“神人”。
在洛阳期间,帛和得到了许多珍贵的道教秘籍,如《三皇天文》、《五岳真形图》等。在登封中岳庙还保存有这份《五岳真形图》的刻石,它成为了宝贵的地理文献之一。
基于老子的思想,帛和创立了一套独特的学说,被后世称为“帛家道”。随着时间推移,“帛家道”逐渐传播到了江南地区。
最终,在洛阳城邙山上, 帛和告别了尘世,其遗体被安葬在翠云峰左侧,与湹水相接。墓碑上刻有“真人帛君之表”,至今仍存。这座墓碑始建于西晋惠帝永宁二年(公元302年),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曾对此进行考察,并详细记录于其著作《水经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