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才能无所不为王祯农书的智慧篇章之孝弟耕田士明仁义学本于农赡衣食于耕本教民以孝悌为先每人食其力

题文诗:孝悌力田,古人曷为而并言也?孝悌是立身的根本,力田是养身的根本,这两者可以相互促成,而不能彼此背离。自从民间受天地之和气生下来,无不有这种理性,也无不有这种气质。爱之理是仁,宜之理是义。从仁实行起来,就是爱其父母为孝,从义实行起来,就是敬爱其兄长为悌,这都是从天赋的良知良能得来,人人所同有的。

特其气禀有清浊之异,其清者为士,其浊者为农,为工,为商;士以明其仁义,农以赡其衣食,工以制器用,以通货贿,此四民皆天所设,以相资焉。圣人树法度、制品节,以教而养,使天下人莫不衣而食,有亲长各安宁。

故士在学中修德,如耕种一般;农在田间播种,如治兵一般。此等事业,不仅益于个人,还能使社会大顺利运转。这就是为什么古代的人们尊崇农业,并将它视作国家兴衰的关键之一。

至于工艺精湛、商业繁荣的人,他们虽然生活富裕,但终究无法逃脱世俗烦恼。而那些残疾或身体孱弱的人,即使他们能够找到工作,也只能勉强维持生计,最终还是要依赖他人的帮助才能获得满足感。

因此,我们应该珍惜自己拥有的能力和资源,同时也要对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这就是“四民分业”的道理,每个人都应根据自己的能力去做自己擅长的事,用自己的力量实现自我价值,同时也能贡献给社会。在这样的系统中,每个人的角色都至关重要,都能得到适当的地位和待遇,这样整个社会就能保持稳定与进步。

我们应当深刻理解这一点,因为一个没有被过度劳累和压力的家庭是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而一个没有贫困和饥饿的问题的小国是一个强盛富裕的大国。这正如《诗经》上说的:“黍稷薿薿攸介攸止烝我髦士。”这句话表达了对农业生产者的赞赏,对他们辛勤工作带来的丰收表示敬意。此外,“三岁考德行”也是古代教育的一部分,它要求学生在很小的时候就学习如何成为一名优秀公民,即汉时期关于孝悌礼仪科目的考试标准之一。

综上所述,没有什么比劳动更重要,没有什么比农业更基础,没有什么比教育更必要。如果我们能够正确理解这些基本原则,那么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加充实,我们的手脚会更加坚固,我们的心灵会更加平静。而如果每个人都能够这样思考,那么这个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美好,因为每个人的努力都会汇聚成一股巨大的力量,一起推动人类向前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