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禅语醉仙谭峭悟道人生

道教发展至唐末五代十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道士与民众向往太平生活。明智的道教学者如谭峭及其《化书》,代表了这一时代背景下的修身养性和社会愿望。

谭峭(字景升),泉州人,其父谭洙曾任唐国子司业,为地方知名仁人。谭峎自幼聪明好学,博览经史子集,小小年纪便得“神童”雅号。在家中接受传统教育后,他却不愿走官途,而是独自研究黄老诸子及道教典籍,对这些书籍过目成诵。

一日,谭峎对父亲表示要去终南山游历,父亲虽有所忧,但最终同意。他在北方多座名山游历后决心不回家。父亲见状,只能驰书责问令其回家,但谭峎以求仙学道为由坚持自己的选择,最终赢得正式出家的机会。

在嵩山学习炼丹、吐纳等高级功夫之后,经过十余年的勤修苦炼,他达到了高层次的功力,可不食人间烟火,以采晨露仙药维生。这段时间里,他也因醉酒而闻名,有时穿着乌裘大衣夏季,也有穿绿布衫冬季之举,还常常躺卧风雪中无所畏惧,这些都让他显得神秘莫测。

当他的父母不断地送来衣服和钱帛时,他既感激又慷慨,不断施舍给需要帮助的人。而对于有人认为他疯狂的说法,他则用意味深长的话语进行反驳:盗贼偷东西、没有衣物没有食物,都本无忧愁。这种境界,让人们开始怀疑他是否真的已经达到了一种超脱世俗束缚的境界。

最终,在三年的精炼之后,在南岳深山内成功炼制金丹。一服金丹后,他入水不濡、入火不灌,更能隐形潜行。在青城山,与此地结下了永远相伴的缘分,这也是他的一生旅程中的重要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