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五斗米道中孙恩道家代表人物及作品中的智慧与神迹

孙恩(?~402),东晋五斗米道道士与起义军领袖,字灵秀。出生于琅琊(今山东胶南县境南),家世奉五斗米道,是永嘉南渡后世族之一。其叔父孙泰受杜子恭为师,继承其道法,被人敬信。东晋官员孔、桓、周等都尊敬孙泰。

在王恭之乱爆发时,孙泰以讨伐王恭为名私自聚众准备起事,但被司马道子父子诱杀。孙恩逃往海岛,与数百名信徒相聚,誓死复仇。在民心骚动的背景下,孙恩率众攻克上虞、破会稽,并杀害内史王凝之。此举激发了八郡人民响应,使得会稽八郡沦陷。

孙恩自称“征东将军”,建立官职,并号称“长生人”。他请求诛杀会稽王道子和元显父子,但遭到东晋政府拒绝。在这场动荡中,有妇女为了避难,将婴儿装入囊簏投水,以告别为前提。

谢琰率重兵讨伐孟获,最终击败并杀害许允之等头领。随后,他进兵吴兴,并与刘牢之联手向钱塘江推进。当孟获看到官军即将渡江,便率男女二十余万口撤退至海岛。

在隆安四五年间,一系列战斗继续进行,其中一度逼近建康并攻破广陵。但由于给养困难和疫病流行,“死者大半”。最终,在元兴元年三月,孟获带领部队再次失败,最终选择自沉身亡,其信徒认为他成为了“水仙”,而许多人也跟随他们主人的身去同归于尽。

孟獲與他的門徒崇拜長生久視的神話,以及對天地水三官的信仰,是東晉末年的社會動盪與文化變遷中的重要反映。他所領導的五斗米教運動,也引發了陸修静等人的改革,並促成了南北朝時期天師道的興起。而《隋書》記載有《孟獲集》五卷,但已經失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