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蟾,公元1194年至不明卒年之间活跃的道教高人,其真实姓名为葛长庚,本姓白,因继承白氏而得名。字如晦、紫清、白叟,号海琼子、海南翁、武夷散人及神霄散吏。他是中国现代十大道教名人的之一,以其深厚的学问和卓越的艺术造诣闻名。
在自然之美中,白玉蟾展现了他对宇宙万物的敬畏与理解。他不仅精通九经,还擅长书画,每逢童子科举试都能一举成功。他的内丹学说融合了易学禅学思想,他认为“人身只有三般物,精、神与气常保全”并主张以内炼为基础,将雷法与内丹术相结合。他还提倡性命双修,并将修养之道融入于日常生活中。
除了文学艺术方面的成就外,白玉蟾还是金丹派南宗正式创立者,他收徒弟众多,其中包括彭耜等知名人物,并通过著作传播他的修行理论,如《玉隆集》、《上清集》、《武夷集》等。此外,他还留下了一些诗词作品,如《四言诗帖》,反映了他对自然美景和个人修行态度的一种抒发。
总结来说,白玉蟾是一个文化多才多艺的人物,在中国现代十大道教名人中的地位无疑是非常显赫的。在他的生命旅程中,无论是在学习或是在传播自己的修行理念上,都展示出了他对自然界以及人类精神世界深刻洞察力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