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大道至简扶宗立教天下第一广成先生杜光庭的道教文化在天然道观中展现

杜光庭(850—933),唐末五代道士、道教学者,以字圣宾(又作宾圣),号东瀛子,处州缙云(今浙江)人。初习儒学,博经、子,应九经试不中后,感慨古今浮沉,便入天台山学道。郑畋荐其文于朝,被僖宗召见赐紫服象简,充麟德殿文章应制,为道门领袖。

时人赞誉其为“词林万叶、学海千寻、扶宗立教、天下第一”。杜光庭随僖宗入蜀后,因见唐祚衰微,便留蜀不返。王建建立前蜀后,将他任命为光禄大夫尚书户部侍郎上柱国蔡国公,并赐号“广成先生”,对其评价甚高。在王衍继位后,他被尊称为“传真天师”、“崇真馆大学士”。

杜光庭晚年在青城山白云溪修道,相传85岁逝世。他对《老子道德经》等多方面的研究,对后世影响深远。他调和儒、道二家的思想,将孔孟之道统一于老君之道,并主张“仙道非一”,促进了道教的发展。

杜光庭的学习方法亦颇有特色,他每月安排五日不同的学习内容,每日诵经书、二日览子史、三日学习写作四日记事迹,以及第五日养志放松,有劳逸适度之法,使他能在短时间内精通众多领域。他对神话传说及斋醮科仪等进行系统整理,对北宋时期再度兴盛的 道教有过重要贡献,其著作如《广成集》、《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等二十余种,是反映当时时代面貌,也是北宋时期 道教复兴的一部分,为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