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耳,字伯阳,又称老聃,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也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之一。他的被唐皇武后封为太上老君,被尊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的殊荣,正是在其深远的影响力下实现的。在社会中,他以《道德经》这部作品留下了自己的哲学思想,其中包含着朴素的辨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对中国哲学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李耳生活在春秋时期,他曾在周国都洛邑任藏室史,并且博览群书,有孔子周游列国时向他请教礼仪之事。这位伟大的思想家晚年乘青牛西去,在函谷关写下了五千言的《道德经》,并在此地点化了函谷关总兵尹喜。随后,他继续前行至盩厔,这里依山傍水(终南山田峪河)、峰峦起伏,使得他驻足于此,并结草为楼修行说经,这个地方现在被称作楼观台,是国家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老子的去世后,其墓葬位于距楼观台八公里处。他的《道德经》不仅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而且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两个源头,因此他也被誉为“中国哲学之父”。老子的思想被庄子所传承,与儒家和佛家的思想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内核。他的一生及其著作对我国2000多年的思想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然而关于老子的身份存在争议,有些人认为他可能是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的老莱子,而另一些则认为可能是周太史儋,但司马迁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提出了第一种说法,即李耳即为老莱子。此外,还有人推崇第二种说法,即周太史儋。但现在大多数研究者接受第一种说法,即李耳就是春秋末年的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