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蟾,南宋时人,原名葛长庚,以继子身份被赐予白氏的姓氏。字如晦、紫清、白叟,号海琼子、海南翁、武夷散人、神霄散吏。他生于福建闽清或海南琼州,一说幼年聪慧能诗赋书画,并且曾举童子科。
后来因行侠仗义而亡命至武夷山。在那里,他深造道学,与惠州泥丸真人学习金丹火候法。得道后称为琼绾紫清真人,并出家为道士,师事陈楠九年。
嘉定五年,在罗浮山接收了陈楠临终的付嘱。白玉蟾游历罗浮、武夷和龙虎诸山,有时以蓬头赤足之姿,有时则以青巾野服示人。他的人生态度自由奔放,不拘一格,“或狂走,或兀坐,或镇日酣睡,或长夜独立,或哭或笑,状如疯颠”。
在内丹学上,他融摄佛家与理学思想,对宇宙生成论和精气神的修为有着独特的理解。他主张以内炼为基础,与雷法相结合,而心是行法灵验的关键。他还主张性命双修,将道教修命与佛教养神融合在一起。
白玉蟾是金丹派南宗正式创立者之一,他收徒传道,并建立了道教社团。此外,他还是一位文学家的作品包括《玉隆集》、《上清集》、《武夷集》等多部著作,以及《四言诗帖》这部草书作品。
总结他的生活,可以感受到他对自然和生命哲学的深刻理解:“天朗气清,三光洞明”、“天云紫盖”,这些禅语般的话语,让我们从静谧自然中悟到生命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