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若拙老子之前的道家人物又是华盖真人难道不是吗

刘若拙,自号华盖真人,唐宋之际的道家高僧,以其深厚的道学知识和卓绝的道术闻名遐迩。据《太清宫志》记载,五代时期后唐同光二年(公元924年),刘若拙自蜀地来到崂山太清宫,与李哲玄师兄青精真人的弟子相遇,并在此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在当时,因崂山地区虎患严重,刘若拙便在太清宫南麓建了一座庵堂,以供奉老子的像,并因“驱虎”而得名。

宋朝初年,由于右街道录何自守坐事被流配至崂山,赵匡胤听闻刘若拙的大名,便召他入京任左街道录,并赠予“华盖真人”的封号,让他整顿道教。《皇朝通鉴》中记载,他善于调养气血,一直活到了九十多岁依然精神矍铉,每次水旱灾害都能准确预测并致祷,其法术精湛。

数年后,当宋太祖再次征求他的意见时,刘若拙坚持要回到崂山生活。他所居住的地方,即上苑宫,也由宋朝政府资助修建成一处大型道场。此外,还有太清宫和上清宫等其他建筑也得到了重修和扩建。这标志着崂山太清宫正式成为一个重要的宗教文化中心。

在这段时间里,许多求道者前来寻找他的指导,但他只挑选出十几位最为优秀的人才传授自己的秘密。随后,他又踏上了长达多年的游历之旅。在明黄宗昌撰写的《崂山志》中,有这样一句话形容了他的简朴与超脱:“丹颜皎首,不自知其年衣弊衣取掩形耳。不冠不履冬不炉夏不扇。一夕端坐化去神色自若。”

最后,在宋淳化二年的某个夜晚(公元991年), 刘若拴以超凡脱俗的心境离开了人世,被安葬于即墨县东关高真宮前,这座墓现已被列为青岛市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