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的根本信仰,以大道为宗旨,在其教义中常有“道生万物”或“万物由道而生”的说法。有一位信士曾向笔者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要让大道去生成万物?这个问题看似荒谬,但却触及了我们对自然和宇宙的认知与思考。
在我们的教育体系和日常生活中,我们早已形成了一种固有的思维模式,认为大道生成万物是自然而然且不容置疑的事实。甚至有些人从未深入思考过这一点,视之为无需探讨的问题。《道德经》中的文字,如“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阐述了大道即一种状态,从其中产生阴阳二气,再演化出天地万物。既然这是自然界的演化过程,那么就没有必要追问为什么。
类似的逻辑可以被应用于现代科学领域,比如我们理解到宇宙起源于一个奇点的大爆炸,但对于那个初始奇点爆炸的原因,我们又能如何解释呢?这样的反问似乎为“道生万物”的概念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即一切都是自然界的演变,从先天的大 道到现在丰富多彩的地球世界,这是一个持续不断、不可逆转的过程。
这里指出了提出这个问题的一些误区,即将“大 道”理解为具有明显生命力功能的一个实体。但实际上,“道”并非某种能够创造或繁衍生物的实体,而是一种比喻,是将“大 道”与生成、变化联系起来。这使得讨论关于 “何以须生的‘何’?” 更加复杂,因为它涉及两个关键问题:
大 道是什么?
“大 道”怎样产生这些事务?
解决第一个问题确实困难。大祖传世五千言,其核心思想简洁明了,只包含两个字:“ 大 ”和“德”。在这种语境下,大 德就是 大 的外在表现形式,而 大 是德的本质。在今天的人间社会文明中,当一个人遵循仁义礼智信等价值观时,我们称他拥有 内心上的 “ 德”。因此,要通过修行悟 到真理,也必须从内心开始,通过行为来彰显。
《老子》描述的大 为一种存在,它既存在,又好像不存在;它既有形态,又好像无形。这就是为什么古代智者给予它强名曰 “ 道”,因为它超越了所有可见可摸的事物,不同于任何具体事象,同时又能体现于一切事象之中。大 的抽象性质,使得人们难以捉摸,却能感受到其普遍存在。这回答了关于 “ 大 是什么?”的问题:首先,大 虽称作存在,但不是一种具备物理形态的事务,因此只能领悟而不能占有;其次,大 和众多事务之间没有直接关联,所以用抽象来描述,它依赖于众多事务才可能被察觉到。而这也意味着,有才会引发无,有才会导致许多不同的发展状态。在这样看来,“有 生自 无”的概念其实是更准确一些,因为每个新生的东西都来自已经有的东西,并非完全凭空出现。此外,无并不仅仅是不含有,更是一种状态,一种相对于众多事件所处的心灵状态。一句话,可以概括这一系列哲学思考:正是在这场永恒且不断进行的心灵探索和哲学辩证中,我们最终接近了解决" 何以须生的 '何'?"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