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著名道士越州都督叶法善与太上老君的社会影响

我认为唐代著名道士叶法善的故事值得我们深入探讨。他的字是道元,他出生于浙江丽水的一个道教世家,自从曾祖三代开始,就都有着摄养占卜的术数。据说,叶法善自幼就不吃荤腥,而且他擅长传递符箓,尤其能够压制鬼神。

显庆年间,当时的唐高宗听闻了叶法善的名声,便召他到京师,将要加封爵位,但叶法善坚持辞谢,并请求留在内地做一名道士。他对待朝廷极为谦逊,因此被留在内地供待甚厚。

高宗对长生不老之术十分重视,所以下令广征各方的道术之士来合炼黄白。但是当时有人上书建议停止这项活动,因为它耗费大量财力物力而无实际效果。根据《旧唐书·方技传》的记载,叶法善上书提出了这一观点,最终高宗采纳了他的意见,并且遣散了九十多个方术士。

后来的历代君主,如则天、中宗等,都常常邀请名山中的高僧和道士进宫询问他们关于修行和宇宙的大智慧。在这个过程中,有些人批评他反复无常,但是睿宗即位之后,却依然尊崇叶法善,对他表示支持并称赞他的冥助之力。在睿宗即位后的第二年,即先天二年的时候,叶法善被任命为鸿胪卿,并且获得越国公的封号,同时仍然保持着他的身份作为一名道士,在京师的一处寺庙中居住。这次荣誉使得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敬,被赠予父亲一个刺史职务。当时,没有人能与此相比。

至于他的寿命,由于历史资料混乱,我们无法准确确定生卒年份。不过,《旧唐书·方技传》记载说,他可能活了一百零七岁,而《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叶法善传》则提到可能活了一百零五岁,这两种说法之间存在差异。而且,如果按照“开元八年尸解”的记录,那么似乎也难以解释为什么会出现“凡一百七岁”的矛盾信息。因此,我认为这些关于寿命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核实,以便给出更加准确的人物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