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山道经典语录南华真经注疏卷之三十五对偶

天下治术多矣,皆以有为不可加。为其有为,则真也,为其真则无伪,又何加焉。方,道也。自轩顼已下,迄于尧舜,治道艺术,方法甚多,都随物情顺所为性,任群品动植,不加分表,所以虽教不教、虽为不为矣。

古所谓道术者,从何而在?上古三皇行道术,与物任化、淳朴无为,此法定在何处?假设疑问,以发深理也。

曰:无乎不在。

答曰:无为玄道,在此;自古及今,无处不遍。

曰:神何由降?明何由出?

神明由事感而后降出。

神者,妙物之名;明者智周义。若使虚通圣道,现在古有之,也何劳彼神人显兹明智、制礼作乐导物乎?

圣有所生王有所成,

夫虚凝玄道,物感所以诞生;圣帝明王功成所以降迹,不徒然哉。皆原於一,使物各复根抱一而已,无饰外面,是圣王生成也。

原,本也。一 道 也。不离宗谓之天人,不离精谓之神人,不离真谓之至人,以天為宗,以德為本,以道為門兆於變化謂之聖人。

凡此四名,一人耳,其言異故异,有四名。此四人只是一耳隨功用故異相對應也有四名也。

以仁為恩以義為理以禮為行以樂為和熏然慈仁謂君子。此四名二千年來學術文化中常見的詞彙,而賢士君子的信仰與追求也是這些字眼的象徵與實踐,是對宇宙萬象最深刻的人類理解與反映。在《論語》、《孟子》等儒家經典中,這些概念被廣泛地討論和傳承,它們構成了中國哲學中的核心思想之一,即「仁」、「義」、「禮」、「樂」的綜合體系,這個體系是孔子的教育思想的基石,也是孟子的修身養性精神的根本內容,它們共同構成了儒家的基本價值觀和生活方式,並且對後世影響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