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钧老祖平级的都有谁?李含光的故事
在茅山上清派自晋南岳夫人魏华存降传扬羲以来,已历经数百年。到了唐代,其传人王远知、潘师正、司马承祯多次被皇帝召见,离开了茅山,导致经法传授断续,遗失无存。李含光请求离京返回茅山祖居搜集经法,重振道教,使上清派圣地再次焕发光彩,并且后来又有传人。
李含光,是广陵江都(今江苏扬州)人,他的二十一代祖父李弘曾任江夏太守,因避王莽之乱迁居晋陵(广陵),成为广陵人的。他家世尊儒学。他的父亲李孝威号贞隐生生,对黄老之术精通,与司马承祯结为方外交。
李含光出生于唐高宗开耀二年(公元682年),十八岁时便对道教产生了兴趣,从师于江都的李先生。在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他以品行清优度为道士,在东都洛阳龙兴观住持达二十年之后,又移居嵩山修道。
唐玄宗开元十七年(公元729年),他从师于司马承祯在王屋山阳台观学习。当时司马承祯一看就说:“你真是玉清境之客呵!”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司马承祯去世不久,玄宗召他到洛阳询问修道事宜,当面感叹:“我见到含光,就知道司马真人仍然在世间。”玄宗还问金鼎之事,他回应说:“道德是公正无私的;轻举是公中有私呵,不时现露私情。”
玄宗深受他的高见所打动,便下诏让他住持阳台观,以继承司马承祯的传道事业。他在阳台观弘道兼修,一直非常勤奋。一时间,他感到茅山上的真经秘箓已经散失大半,有些甚至已经不复存在。他住持一年多之后,就觉得身体不适,再次请求回归祖地茅山,将经法整理和恢复,让茅山宗再次风靡一时。在这期间,他曾几度拒绝皇帝的召请,最终成功将真经秘箓保存下来,为后来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天宝四年的十二月份,皇帝特使带着玺书前来求请他入宫,但因病辞谢,最终还是要求回到自己的故乡。这一次他的请求得到了满足,被允许回归旧日生活。不过,这并没有阻止人们对于他的敬仰与追随,因为即便身处朝廷,也有人愿意听从他的指导和建议。而当那些吃腥的人想要进入那片被禁止采捕的地方时,他们也会遭遇阻拦,这一切都是为了保护一个真正纯净的心灵——那个既能理解宇宙奥秘又能保持内心纯洁的人物——他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鸿钧老祖平级”的人物之一——李含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