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道家代表人物老子道德经之父

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深邃思想影响中国文化。李耳(约前571~前471),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被尊称为太上老君,其著作《道德经》是朴素辨证法的精华,主张无为而治,对中国哲学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在道教中,他被视为道祖。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在周国都洛邑任藏室史,与孔子有交往。他晚年乘青牛西去,在函谷关写下了五千言的《道德经》,并在此地点化了总兵尹喜。后来,他在终南山田峪河边修行,并结草为楼说经,这个地方现在称作楼观台,是国家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AAAA级旅游景区。

老子的思想强调无为,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既是客观自然规律,又具有永恒意义。他认为事物存在正反两面,对立转化是自然规律的一部分,而世间事物均由“有”与“无”之统一构成。“天之道损有余以补不足”,但人类则相反,“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他的哲学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发展有重要贡献,同时对后来的儒家和佛家的思想也产生了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