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美不美帅不帅皆源于性无为而无不为的智慧

第二章

河尚公版本: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帛书修正版:天下皆知美之为美,其恶已矣;皆知善,则其未善矣。有无者,以其生也难于易以成也;长短见乎形,而高下见乎盈;音声和于和,而先后随乎恒。此谓大同,不远千里也。

两种版本虽异,但义同。一在用词上,如河尚公版“万物作焉而弗始”,则帛书修正版云“万物作而弗始”,此等表述具体明白多一层意思。而二在语气上,则帛书修正版多用“然”字,使文风更显儒雅。这篇论述取自于帛书修正版阐释。

天下指世间百姓,都指普遍、通达所闻的那一点点事实知道、了解的东西。而且对比着它存在着一个与其完全不同的另一面,即丑恶的事物,因为这样才能认识到什么叫做真正的好坏。在这里,“斯”是因为,这样看来就能理解了。

生的意义并非简单地存在,它意味着持续不断地产生新的生命或事物,所以这个过程中既包括了死亡,也包括了出生的过程。

难易则是一个比较概念,用来衡量完成某件事所需付出的努力程度,一般来说,如果事情很容易完成,那么成功时付出的努力就小,对反过来亦如此。

形象化的是通过对照别的事情来判断这件事情是否足够长或者足够高等等。

盈意即超出预期的部分,比如说如果你把两个杯子放在一起,你会发现其中一个比另一个更多,这就是它们之间关系中的这种差异。

音声合起来听起来更动听,因为音乐需要单个声音以及复合的声音都要适应规律才可以让人们感到愉悦和舒缓。

所以所有这些自然界中的一切都是按照这样的规律运转并且发展,并且没有一个人能够直接决定它们开始运转或停止运行。但那些真正的大智者的行为总是在一种隐秘但又深刻的方式中影响周围的人们,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本能去找到最好的道路走向成功。而不是直接给他们指导如何行动,他们使用一种力量引导一切,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阻止他们实现自己想要的事情,同时他们从未表现过任何愿望,也从未参与过任何竞争,就像每个人都在享受自由一样,但是实际上,他们却没有离开过这个地方。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认为这样的人永远不会消失,我们希望成为那样的人。

第一句话含义是:整个世界上的每个人都知道什么被认为是完美或者吸引人的东西其实只不过是一种比较,它只是因为有一些不好或是不喜欢的事物作为参照才显得那么完美。如果你看到一片花海,你就会觉得更加珍惜那片花海,如果旁边还有烂掉的叶子,那样的鲜花就会显得更加漂亮。那就是说,没有光明便无法欣赏黑暗,没有痛苦便无法感受到幸福,没有错误便无法体会到正确。

第二句话含义是:“因此,无与有之间自然共存,而且困难和容易都会根据结果得到衡量。一件东西到底长度怎么样,要看它跟其他东西比较一下,看它高度怎么样,要看它跟其他东西放在一起之后哪个更多或者少一些,一首歌里面单音和复音结合起来共同发挥作用,使我们的心情激动涌动,就像是时间流逝,每个瞬间都紧密连结,与众不同又互补,这样的关系是不变的。”

第三句至第五句含义分别如下:

所以对于那些聪明绝顶的人们,他们往往不会主动介入日常生活中的琐碎事务,而是在背后的默默推动,让事情顺理成章地进行,有时候好像没人开始,但实际上却已经有人掌控方向,让自然发生的事情按照既定的法则进行,最终达到目的,却好像从没起手一样,并且当所有一切似乎已经完满结束的时候,他也不留余力占据功劳,不曾踏足胜利之境。他保持这种独立状态,所以他不会移动,从这一点来说,我们国家有什么类似的情况吗?

以上内容讲解了《道德经》的几段内容,其中包含了一些哲学思考,如如何评价事物、如何理解变化与稳定,以及君王应该如何治国安邦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