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常住如何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过年规范在社会中的应用_道教文化-天然道观

我在二十七日下午算清所有的账目,二十八日便请了一些朋友到客堂准备年夜饭。到了年三十日,我在山门外摆了香案,供上了前辈们的牌位,并巡视了整个普板。大师和经师则在大殿里起舞,去山外“召请”(摄召)。监院负责拈香,而摄召结束后,大师引领道众,监院捧着牌位前往祖堂安放,这就是“请羽化道众回常住过年”的仪式。

各个殿宇的主管去了厨房帮忙准备食物,而寮房则分发了工作表。晚上,我们进行晚课,然后出坛祭祀孤魂,再转向天尊。在下台后,大师用韵律打法器引导监院到各处神位前“化普表”。静默之后,我们吃完晚饭稍作停留,然后执事排班请监院,大师接手烹饪工作。接着,大师去了客堂享受果汁和茶水。一切结束后,我们举行祝寿仪式。

初一子时,我们开启静默状态,喝了一碗热气腾腾的胡辣汤。早课中,我们出坛、祝将、转天尊,一切都按规矩进行。在早课结束后,我带领大家去喜神的地方,为喜神张灯结彩,并设立“喜神”牌位。在此期间,每个寮房都会准备一个斗子,其中装满了花生、核桃、枣以及钱币等物品,用红纸封好备用。当接待喜神时,每个寮房派遣专人给予道众散发香气;道众持着香条到达喜神面前插入炉火中并且磕三个头,然后取走香条快步返回大殿。此时,监院也持着香条到达同样的位置,也磕三个头然后捧起喜神牌位急速返回大殿。此刻巡逻的人员点燃鞭炮跟随监院,他们至大殿内侧,将喜神牌位交给殿主供奉好;随即监院礼毕离开而抱着斗子站在高桌上问:“喜神回来没有?”大家异口同声回答:“回来啦”,于是监院抓破斗上的红纸并撒出了其中物品,再次问又再次撒,又三问三答三撒完毕;最后監員东抛一把西抛一把,从前抛一把从後抺最后的一把乱扔。而这场景充满了欢笑与快乐。

随后的拜年活动更加热烈,有的人站得更高,有的人站得更低,你推我拥,但每个人都兴奋地参与其中。我亲自率领学生对先生表示敬意,同时其他道友也相互拜年。一切结束后,我敲响大鼓让大家庆祝,此时人们云集于祖堂之中。这五天时间里,每当早晨和傍晚,都会有我们出去祭祀。

自腊月二十四日开始,“挂单”制度实施,即所有人必须在十方堂或云水堂居住,不再转动。此后的初六早晨,当大家吃过饭之后,便按照安排开始新的一天。

正月初五,是我们去墓地扫墓的日子:那时候,全体人员会备齐食盒和祭品,在普遍照耀下分发食品。穿戴整齐的大多数人跟随经師,以幡为标志前往祖堂;同时,由監員负责摄召操作。大師引导方向,并由執事們携带幡旗隨從,他們將灵牌送至山門外,並燃烧冥帛以示哀悼。大師敲击法器致敬,而其他人的任务是前往十方坟地进行扫墓。在完成扫墓任务后,他们自由地回到庙宇内。这项传统活动不仅限于清明节和每年的农历十月第一 日,也会定期重演。

自接驾以来,每天清晨我们都会聚集皇经殿进行朝圣。而从正月初一至九日期间,上午要参加皇经仪式,上午皇忏,以及特别情况下的拜斗。如果遇上庚申或甲子的特殊日期,还要特别举行拜斗仪式。而到了正月八日,则举行祝寿仪式,最终庆贺活动将延续至第二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