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省平乡县东马延村,源于明末清初的乱弹戏传唱了300余年,这一传统艺术不仅保留着古老的韵味,还不断演变和发展。谭明刚作为代表性传人,他的祖上六代人都在传唱这种地方戏。据他介绍,乱弹是一个多声腔剧种,男女唱腔各具特色,其中女腔尾音翻高时发‘ou’音儿称为“带吼”。
除了唱腔的多样,东马延乱弹还拥有众多的板式和丰富的曲牌。除主体板式外,还有许多辅助板式,如大开门、小开门、上千梯、唢呐皮、扬州调等流传至今的100多支曲牌。在2013年,平乡乱弹被评为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然而,由于世事变迁,加之后继维艰的问题,使得这门古老技艺面临着生存危机。不过,一些热心爱好者如谭明刚、谭朝印、赵连军利用各种机会义务给爱好者上课,将这一宝贵文化财富与新一代共享。从2017年开始,乱弹作为校本课程正式纳入平乡县河古庙校区东马延小学教学,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这份独特的地方戏。
随着时间推移,这个地方戏虽然经历了诸多变化,但它依然保持着其独有的魅力,无论是通过打五更设早朝君王登殿这样的表演,或是在竹席搭成的小型戏台上的彩衣飘飘,都能吸引观众的心灵。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演变历程中的一个缩影——既有过去的辉煌,又有未来的希望。而对于那些守护这一文化遗产的人来说,他们宁愿放弃饺子宴,也要看到这门300年的“乱弹”继续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