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泰堂:从历史遗迹到文明实践站的蜕变
在梅州市平远东石镇凉庭村,客家特色围龙屋丰泰堂展现了两百多年历史的沉淀。日前,这里迎来了翻新的新篇章。在古朴的老宅墙面上,显眼地贴着“凉庭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讲堂”的标识。这不仅为大院增添了一抹现代感,也为原本闲置房间赋予了新的功能——图书馆和志愿者服务室。
林苑村干部介绍说:“去年,我们投入超20余万元对丰泰堂进行了修缮。我们既保留了原有的建筑风格,又建设起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村史馆。通过文字展板、老照片和生产、生活用具等方式,我们展示了该村的历史沿革、党建文化以及名人故事。在加强文物保护的同时,我们也活化并丰富了古建筑的内涵和功能。”
丰泰堂建于清嘉庆7年(1802年),占地约7657平方米,是目前县内最大的集居住、宗祠为一体的客家围龙屋,也是梅州市公认的地标性文物之一。这座围龙屋以其四堂六横三围龙而闻名,其独特的结构与深厚的人间美学让它成为游览者的热门目的地。
随着美丽乡村建设不断推进,凉庭村正在逐步打造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旅游景区。不仅如此,这里的每一块青砖黛瓦,每一道飞檐翘角,都承载着深厚的情感,让人仿佛穿越回过去,那个年代简朴却又有序的大自然景象。
现在,当你走进这个曾经安静的小广场,你会发现这里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半月形池塘镶上了仿古围栏,小广场花叶扶疏,步道整洁,一片欣欣向荣之气息弥漫其中。而就在这片宁静中,“凉庭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讲堂”成为了当地居民休闲放松的一个好去处。
然而,不仅如此,这里还隐藏着更深层次的意义。当你细心观察那些被重新布局的地方,你会发现这些地方不再是简单的一些空间,而是融合了传统与现代,文化与教育之间精妙无比的人际互动空间。
在这里,可以聆听到孩子们兴奋的声音,他们正参与到志愿者活动中;可以看到的是当地居民们聚焦于学习知识,同时也享受生活;可以感受到的是社区之间相互支持、彼此理解的情谊。
这就是丰泰堂,从一个只不过是一个二百多年的历史遗迹转变成为一个全新的社会实践场所,它不仅保留下往昔岁月中的记忆,更将它们升华为未来发展的一部分。这座客家特色围龙屋,不只是见证过时光流逝,更是一种精神传承,一种文化延续,无论是在过去还是在未来的任何时候,都能激发人们对于生命意义上的思考,为我们提供一种不同的生活态度和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