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在学校里回答老师的提问,说我梦想成为科学家,那时的同学们都夸奖我的志向。长大后,我告诉上司,我渴望升职加薪,他们赞赏我的进取心。无论是童年时的科学梦还是成年后的职业追求,都似乎是大家公认的人生选择。如果你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人们可能会对你嗤之以鼻。
那么,这个世界是否有一个共同的人生观呢?但这又与我何干呢?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我的生活不需要你的认同!
话说,在战国时代,有一天,大闲人庄周和他的朋友惠施,一位魏国相国、著名纵横家,与他并列为名家的创始人——现代意义上的成功人士,在濠水桥上漫步。
庄周看着桥下游弋的鲦鱼,看着它们在清澈河水中悠然自得地游来游去,就像自己现在一样悠闲地出行,不禁伸懒腰感慨:“鲦鱼如此自得其乐,这就是鱼儿快乐。”旁边的惠施见庄周不羁放荡,便讽刺道:“你不是鱼,你怎么知道鱼的心情?”
庄周也回应道:“你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吗?”惠施答复:“既然我们不是彼此,我们当然不知道对方的心情;而且你也是别人的,而别人也不懂你的快乐。”
这个逻辑完美,是名家学说的体现。庄周也用相同的话语回击惠施,“从头再说。你开口就问‘你怎么知道’,已经假定了我知道,然后问为什么,我是在濠水桥上认识到这一点。”
于是,庄周唱着歌离开了桥,只留下惠施一个人在风中摇摆。他急忙赶下桥追上去,对庄周喊道:“小子,你不要走,我要跟你解释这是一种诡辩!”
然而,庄周没有回答,他只是继续唱歌,一边笑着一边远去了。这段故事出自《秋水》篇,但结尾是我虚构的,用现代语言来说,可能是这样的:
“小惠啊,你不同意罢了。我活自己的生活,也与你的意见无关。”这是人们常说的“子非吾,为谁使乎?”意思是不必为了证明给他人看而做事。所以,无论如何,也不需要得到任何人的认可。这就是哲学中的思想之一。
或许有人不同意这种观点,但这并不重要,因为每个人都有权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而且,每个人都应该尊重他人的选择,即使这些选择与他们本身不同。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尊重那些认为“常应常静”、“社会只需认可常态”的声音。但请记住,即便如此,他们仍然不能代表每个人的价值观念和生活理念。
最后,让我们回到我们的主题:是否真的存在一种普遍被接受的人生观?或者说,是什么让人们觉得某些事情是合理甚至必要的?
关于这一问题,没有简单明确答案。但有一点可以确定:每个人的价值观都是独特且重要的,并值得被尊重。不管其他怎样,我们应该努力理解并欣赏多元化的人生观,而不是试图将其归入某种标准框架内。这是一个开放的问题,它要求我们不断探索、思考,并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