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传承于后世的十大哲理:修道分为几个境界,探索社会中的道教文化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老子认为,完成功业过程中没有被他人强制的感觉,是人们本性的表现。顺着这些本性去完成功业,人们会觉得原本就如此,不会有牵强和被强迫的感觉和不满。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领导者的行事原则是做而不争夺。正因为不争夺,所以普天之下的人们都无法与之争夺。商场之高手,也为而不争。不争者之所以反而得胜,是因为他的所作所为符合人之本性,利人而无害于人。
知止可以不殆。
知道适时终止可以避免危险。领导者应当注意发展要控制在一定程度上,不至于过早满盈,使事物能够从容创新,从破旧死亡之前浴火重生。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一个管理者如果缺乏自知之明,就很难知人善任。而曾国藩一生的“用将则胜,自将则败”体现了这点,他通过不断地磨练自己,最终达到了“依天照海花无数,高山流水心自知”的境界。
无为而无不为。
管理者的行为应当顺应自然规律,不恣意妄為,要实事求是地寻求现实可行的道路,而不是用于空谈。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少说空话,更重要的是信守切中于道的原则,而不是一再穷尽困窘的话语。
治人事天莫若啬。
管理治理众人的方式最好像农耕那样,让事情按照自己的规律发展,而不是强加干预,这样才能获得丰硕的成果。
治大国若烹小鲜。
领导者治理组织或国家时不可乱加干扰,要按照火候来照料,以防把事情搞糟。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遵循道法自然,即以正治国,用智谋辅助,即以奇用兵;同时,“归根曰静”,回归到遵道即可让世界自定,无需多余欲望或行动,这就是“以无事取天下”。
善用人者为之下。
善于用人的地方处于低位势,因为他们能先顾及他人,与他相处融洽,因此更容易受到大家追随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