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社会中的至高无上存在

李耳,字伯阳,又称老聃,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其被唐皇武后封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辨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

李耳生活在春秋时期,他博学多才,在周国都洛邑任藏室史。他晚年乘青牛西去,在函谷关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又称《老子》或《道德真经》)。相传老子在此关点化了函谷关总兵尹喜。后一路西行至盩厔,观此处依山傍水(终南山田峪河)、峰峦起伏,遂在此驻足,并结草为楼修行说经。沿传至今世称楼观台,为国家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李耳去世后葬于距此八公里的西楼观,现在存有他的墓地。《道德经》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被认为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个源头,因此也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他的思想被庄子所传承,并与儒家和后来的佛家思想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内核。

李耳主张的是无为理想境界,如“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他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既是客观自然规律,又具有永恒意义。他书中包含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事物皆有正反两面,有生于无,无生于有;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等。这些内容主要见《老子》这本书。他对中国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也有人认为他可能就是另一个叫做莱子的人物,但现在普遍接受的是他就是春秋末年的人类事业上的重要先驱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