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89年,北京白云观举行了全真派第一次的传戒仪式,这一历史性的事件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照片,图片提供者是宋士洪道长。对于戒律而言,它意味着禁止和归于真实的重要性,是修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天真的皇人曾说:“既称道士,不以非道士之模范而行;凡言真人,不以非真人之规而习。”当一个人踏入戒坛,并秉持诚意接受戒律,他们必须保持安静并遵循严格的威仪,以远离五祖和七真的俗世影响,立足于高尚品德,成为全真的榜样,为家风树立典范。
从严格意义上讲,全真派的传戒活动并不算是一种法事,而是一个严谨的教务活动,是维护严肃道纪、重建教制的一种文化建设。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已经有正一道教进行过传戒活动,有许多古籍可以证明这一点。在敦煌文书中,我们发现P.3417号《唐景云二年道士王景仙从雍州长安县怀阴乡东明观三洞法师中岳先生张泰受十戒十四持身品牒(十戒经盟文)》。这份盟文记载了女道士王景仙如何向法师张泰受取十大誓言和十四个持身品牒,以此超脱三界达至上清境界。
有人认为佛教对道教传戒活动有所影响,但这一说法站不住脚。原因之一在于印度早期佛教并没有记录下类似的传授禁律行为,其主导的是讲经辩论,而不是具体实施传授禁律。此外,中国佛教关于该主题的记载主要集中在唐宋之后,这显然要晚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道 教 的 传 授 禁 律 活 动 之 后。
全真派对于其内置的人生哲学非常认真,对于谁能成为接收者也很慎重。一位方丈大律师不会轻易地将这些秘密知识教授给任何人。这一点如同《玄都律坛内庭要秘》所述,“凡受戒法人当有十相:好求胜法,从善如流;好近贤智,无疑行;聪哲,赏别真伪……”等等。如果没有合适的人选来继承这些知识,那么他们会选择藏匿这些秘密,如同石匣一样,在名山福地、海岛龙宫等地方保存下来,只有到了某个劫数才会自然出现。
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可以看出整个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都经过精心设计,以确保只有最qualified的人才能获得这些深奥且宝贵的情感与智慧。而这样一种信仰体系源远流长,最终形成了一套复杂但又神圣完整的宗教学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