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经典《道藏》的浩繁与深奥,令初学者望而却步。对于非教内人士而言,想要对道教思想有所了解,便宜于从老子的五千真文中探寻——《道德经》。作为道教的圣典,《道德经》在传统哲学和中华文化中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它以“道可道,非常道”为开端,为后世几千年来追求修行提供了方向。
然而,由于老子的时代过于遥远,其语言与现代人理解相去甚远,因此许多读者在阅读时感到迷惑,不知该如何解读这部重要著作。尽管知道《道德经》的重要性,但要问它究竟讲什么,却又难以简洁明了地概括其思想核心。
这种困境一方面源自古今语言思维的差异,一方面也因为“道”本身就是介于可说不可说的状态。这使得人们陷入对“道”的迷思之中,从而错失了《 道德经》的整体性。
其实,《 道德经》并不需要被直接解答,而是应该通过它来反观自己。在这部书中,“ 道篇”与“ 德篇”分离,其中心点落在“ 道”与“ 德”两个字上:
首先,“ 道”。这是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即便是老子也无法准确解释清楚“ 道”的本质。但问题不应是什么是 “ Dao”,而是什么样的事物能代表 “ Dao”。老子提到,“ Dao ” 是天地生成之前就存在并且广泛存在的东西,以人类有限生命时间衡量,这样的事物几乎可以认为是不生不死。而答案只有一个:未知或不可知,因为长于所有人的认知极限,所以接近无限、无生死。
接着,我们可以借助注解老子的另一部作品《文始真经》(即 《关尹子》)中的概念:“天天地地者”,指苍天大地不能自己成为天、地,而需要有一种事物赋予它们名称,这个命名者必然是人类。当人类出现之前或者尚未对自然万物产生意识时,天地已经存在并按照一定规律运行着。万物得以运行背后的规律,就是我们强命名为名的 “Dao”。
这便是 《道德经》要讲述的第一个要素—— “Dao”。这个 “Dao ” 生化并运行着万事万物,其方式是主宰万物生死转化。这份主宰只能用拟人化描述,因为万物的成长消亡原本就是自然发生。而这份自然,是 “Dao”的根本效法,也就是万物的自然本然。因此,可以说的是: 万 物 法 Dao(根据自然规律),Dao 法 万 物(一切都是根据自己的原则)。因为能保持自身规律性的样子,所以每个事务都有了自己的 “Dao”,但同时也有永远在其中运作的情形。
接着,我们引出了 《道德经》论述第二个要素—— “De”。
同样,要追问的是什么叫做 "De"? 在 老子的语境下,“De” 是 "Dao" 的表现形式。一如既往,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并不是为了找到定义,而是在试图揭示那些能够触碰到的具体实体。这意味着,在感官途径和理性的思考过程中,我们借助这些实体来进行价值判断和理解别人的行为。如果某人的言行一致,那么他们拥有良好的品质;如果言行不一,则表明缺乏此类品质。
外界显示出的 "De" 是内心深处隐藏起来的 "Daos" 的表现。在太阳光照射石头上石头变热的情况下,我们发现太阳光和石头温度变化,这些都是我们感受到的事实。在这一基础之上,我们推断出通过照射阳光可以加热材料,这正是在内在规律性基础上的外在现象分析。此乃由外延现象理解到内涵意义的一种方法。
总结来说,《 道德 经》的目的并不仅仅是在研究字词使用、典故来源等内容,更是一种让我们通过对其大意理解进而提升自身看待他人及他世界方式的心灵练习。在我你之间以及整个宇宙间,都存在一种先天存在并且不会改变的事实——那就是你的我,与整个宇宙一样,是没有区别的一部分,只见小我却错失了大世界的大视角。这正是我修行最不该犯错误之一。
最后,有这样一句诗:“言者不如知者默,此语吾闻于老君。”意思虽然很有理,却终究没抓住 老子写下五千文真正意图所在地。“De” 用来感受,“Doa ” 用来悟透、“Doa Jing"( 《dao de jing 》)用来参悟。如果能从其中读懂自己的修行道路是什么,无论只需看懂一点点,就足够了一生快乐。
作者: 高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