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尹、杨朱与列子三人,皆老胭学派的后继者,他们的思想虽有所不同,但都追求一种内在的平和与清静。关尹以柔弱自居,以不争为贵,而杨朱则主张保全生命,不为外物所扰。
《史记·老子传》中提到,老子曾向关尹问道,并得到了五千余言的教诲。而《吕氏春秋·不二篇》中,则提到老子的学派与关尹相似,都重视柔弱之德。然而,《庄子·天下篇》中的描述显示出关尹对“本”(内在)和“物”的区分,以及对常无有的追求,这些都是他独特的思想。
至于杨朱,他的生平并不明确,只能从《列子》、《韩非子》等书中窥见他的学说。他似乎是受过老胭教导的人,也被认为是墨家之一,但孟子的评价却将他看作极端的纵欲主义者。然而,在《杨朱篇》的描述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寻求自然流露而非刻意追求快乐的人。
杨朱反对儒家的仁义之道,因为这些都是战胜人类本性的教训。他认为真正的人生理想应是在任性而动,不违背自然,即便如此,他也不会为了名利去牺牲自己。这是一种超越世俗贪婪、爱名羡位的心态,是对于人类本性的尊重和回归。
最后,从这几段文字可以看出,虽然我们无法完全了解他们个人的真实思想,但通过这些文献,可以感受到他们共同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那就是一种内心世界上的宁静与自由。这也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主题之一——如何在这个纷扰世界中保持个人内心世界的清净与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