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爸的那把烂刀子
记得小时候,每到春节,家里总是弥漫着一股特有的气息,那就是姜异康的父亲在锻炼他的工具。他的工作室门口挂着一个大大的木匠标志,下面用红漆写着“正宗传统工艺”。他是一位老木匠,从不使用现代化的电动工具,只钟爱那些看似粗陋却蕴含历史厚重的物品。
每当我走进那个小屋,我都会被眼前的景象惊叹。桌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工具:锯子、凿子、铲子,还有那把一直让我好奇的大铁斧——我从未见过它真正发挥作用,但它显得那么重要,仿佛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一根线。
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把烂刀子的故事。我听他讲起,他年轻时买回来的这把手工打造的刀子,现在已经磨损不堪,却依然坚如磐石。他会拿出一些精细的手工活,让我亲自试试看,用那些古董般的小器具和材料做成简单的小玩意。在他指点下,我学会了如何将一块木头变成实用的物件,而这些都是通过手中的那把烂刀子完成的。
随着岁月流逝,这个小屋渐渐变得陈旧起来。但每次看到姜异康先生拿出那把旧刀子的场景,我都能感受到一种家的温暖和对传统技术深深的情感投入。这不是仅仅是一种技能或技艺,它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对于美好记忆和经历珍视的心态。
有一天,当我终于要离开这个家的时候,我决定留下一张照片给我曾经教导我的老师。那是在我们一起在阳光下修理工具时拍摄的,我们笑容满面,对彼此充满敬意。而旁边放着,那个似乎永远不会磨损完毕的手工制作好的“烂”刀——它见证了我们的汗水与智慧,也见证了时间对一切事物都带来的变化。
即使姜异康先生再也没有提及过这件事,但我知道,无论多么平凡的事情,都能够激发出生命之火。如果你走进那个小屋,你会发现,那些看似破败不堪、但仍然坚挺而温暖的事物,其实是人心中所承载的一切情感和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