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庄子如何看儒家?庄子:据说鲁国只有一名真正理解道德的儒家,开天眼口诀一学便能在一天之内掌握。孔子年仅17岁时,曾经多次向老子求教,其中一次他问道于老子的礼乐之道。老子见到孔子的热忱和对礼乐的重视,便以“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来警示孔子,不要局限于外在的形制文化,而应该寻找内在的道德真理。
然而,在老子的眼中,孔子的行为有时过于注重外表和形式主义,他提醒孔子不要忘记本性,即使是周文化,也需要结合道德精神进行实践。而当时大周正处于衰落期,其礼乐虽然仍然存在,但已经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和作用。
庄子的笔下对儒家的态度既有褒扬也有批评。他赞美了孔子的好学敏悟,但也指出了后世儒家的虚伪化、末节化甚至是歪曲化。比如,他讲述了两个儒生盗墓的情节,以讽刺那些背地里行恶却公然声称自己是仁义的人。在另一则故事中,庄子见鲁哀公时,被告知鲁国有许多儒士,却认为实际上只有一个真正懂得儒家的境界——那就是能够将诗书中的智慧应用到现实生活中的大丈夫。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庄子的批判并非一概而论,他区分了表面的假象与内在的真谛,对真正追求和实践道德的人持肯定态度。而这也反映出他对于传统文化尤其是礼乐制度的一种深刻认识,以及对于如何将古代智慧与现代社会相结合的思考。这也是为什么有人说,尽管历史上的儒家和道家观点可能会发生冲突,但从根本上来说,它们都是追求一种更高层次的人生哲学,是殊途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