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片丹桂芬芳的秋日里,常应步履不停地来到了他的书房。他的脸上带着自嘲的笑容,因为他知道自己对诗词的热爱可能有些过头了。他拿起笔墨,对着窗外飘落的桂花题了一首:
紫气东来丹桂香,
秋高气爽上学堂。
十方丛林白云观,
三清读书郎。
接着,他又题下一首:
彩云追月老律堂,
天地鬼神经三皇;
清修济世入道苑,
诵经如法清静常。
常应深知,每一次写作都是一次与自己的心灵对话,一次探索自我深处真理的旅程。他没有急于求成,而是以一种平和而专注的心态去体会每一个字每一个句子背后的意义。
他继续题诗,不断探索那些无声但又有力的语言:
三叩九拜入道场,
朝拜高真玄门堂;
诸天诸地礼三清,
道果圆明掌阴阳。
随后,他将注意力转向了传承和教导,这也是他不断学习的一部分:
闻经听法少业障,
积德累功家国旺;
虔诚跪拜增福寿,
暮鼓晨钟守纯阳。
度人度己功德缘,
稽首叩拜祈福愿;
传道授业凌云志,
三尺杏坛积福善。
参玄体道消孽障,
早晚功课经韵响;
研学道藏妙玄机,
弘道砥柱成栋梁!
在这六则题诗中,常应展现了他对诗词艺术以及佛教哲学的深刻理解,以及他内心世界丰富多样的情感和思想。虽然他的笑容中带有一丝自嘲,但那并不能掩盖他眼中的坚定与决心——用知识和智慧去点亮自己,也去照亮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