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春节假期的结束,你会感慨、思考还是庆幸……?无欲则刚的女人在天然道观中寻找答案。这个假期虽然短暂,但相信大家除了享受美食、社交和放松外,也一定少不了走访亲朋好友,拜年。在道教文化中,我们不仅要给生人拜年,还要给神仙祖师拜年。有的人趁着大过节的机会,向神仙许下小心愿,希望他们能保佑我们在新的一年中开开心心、健康快乐,无论是吃什么都香,或者许下的愿望都能实现。
尽管每个人都有一个美好的愿望,但在面对庙观供奉的神仙祖师时,不同人展现出不同的态度:有的絮絮叨叨地把所有的心愿说一遍;有的战战兢兢,因为担心自己的动作不符合规矩;有的奉行“拜神不怕多”的原则,要把每一位神仙都拜到,只要其中一个能保佑就行;还有的人嘴里念叨着神仙,却眼中看着供果,之后还想带回家给孩子们吃……这些表现虽各异,其实反映的是人们对道教文化和神仙只知其表而不知其理的情况。
人们求助于神仙,这本身就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事情。但是,他们如何去求助却不是人人都明白。那么,我们就来探讨一下 神圣是怎样保佑人的。
当我们看到庙宇中的塑像,这些塑像代表的是什么呢?答案当然不是,它们不过是代表了那些超凡脱俗的存在。在跪拜之时,我们还需要遵循各种礼节,这并非因为这尊塑像能够显灵或降罪,而是在通过这些礼节来表达我们的内心虔诚。这一点也体现在《道经》中的话语:“香自诚心起,烟从信里来。”我们向上帝祈求的时候,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一个“诚”字——即使身体上的行为与内心里想法保持一致。
日常生活中的做法也是如此。当我们许下愿望时,我们往往会说,如果上帝帮助我们,在未来的生活中我们将如何如何做,比如修桥补路、济灾救难等等,这些都是应该通过实际行动去践行今天所承诺的事项。而不能把善举看作与上帝赐予保护力的交换,而应将此视为平常事,是日日可做、时时可做的事物修行。这一点也体现在《太上感应篇》:“人能一日有三善,将至三年,则天必降福保佑。”劝导人们向善,就是最基本的教化。然而,有时候并不是因为没有得到上帝护佑,而是因为很多人忘记了要从自身改变开始。这些护佑方法早已明确写在书籍之中,“诵持万遍,天自显应。”
再来说说敬神应当如何进行。在讲仪范文中学到的规矩,都强调斋戒沐浴,对信众言行穿着举止要求严格。不禁有人会问,为何非得以外相为重,只要我内心里有尊敬,就足够了吗?这种看法其实有些误解。如果真的只有内心里尊敬,那么这样的尊敬必定也会体现在外部行为之上,这才真正达到身心合一。此乃避免身心分离的情况,从外界言谈举止入手,以此约束内部,从而达到内外合一之目的。
如果你已经理解到了这一点,那么当你在求助于那位守护者的时候,你就会明白,并非多说的吉祥话或烧高香就可以获得帮助。你并不需要向那些守护者许许多多的心愿,而是在用你的言辞和行为询问自己:我是否已经准备好迎接新的挑战?我是否已经准备好改变我的习惯和思维模式?
只要你的意志坚定,你便不会再依赖于许下的愿望去请求生活发生变化。你知道,上苍永远不会忽略那些渴望成长的人。他总是在以你意料不到的方式出现,只需你拥有慧眼,便周围皆是一群指引者的伙伴。
让新的一年的开始成为智慧的大开端,让它既能照亮自己,也照亮他人吧!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