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自然神灵你会敬畏惶恐还是害怕_生活中的天人合一之道

这个春节假期转眼就过去了。短短的休假期间,相信大家除了(吃喝玩乐)精进修行外,也一定少不了走亲戚拜大年。在道教的传统中,我们不但要给生人拜年,更要给神仙祖师拜年。也有很多人在给神仙爷爷拜年的时候,趁着大过节的大家心情好,说两句吉祥话,也捎带许一些小心愿,希望天上的神仙可以保佑地上的我们在新的一年中开开心心、健健康康,吃啥都香,许啥愿都灵。

虽然人人都有一个美好的心愿,但其实,在面对庙观里供奉的神仙祖师时,不同人有各种各样的态度:有的人在神仙面前絮絮叨叨,把能想到所有心愿都说一遍,生怕落下了什么;有的人在磕头行礼的时候战战兢兢,生怕自己的哪个动作不符合规矩,会被神仙怪罪;有的人奉行拜神不怕多的原则,要把每一位神仙都拜到,只要有其中一个能保佑,这概率就是稳赚了;也有的人嘴中念叨着神仙,眼中却看着桌子上的供果,而之后还要问道长能不能把供果带回家给小孩子吃……如此等等,这些都是世间百态,其实体现的是我们大家对道教文化只知其表而不明白其理的情况。

人们拜 神时,有所求,这本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求 神该怎么求,却不见得人人都懂得了。那那么,我们就来说说 神 是如何保佑人的。

我们看到坐在大殿里的塑像,这是 神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这不过是 神 的象征。我们对着塑像跪拜,在跪拜的同时,还要讲究各种各样的礼节,不是这尊塑像可以显灵或者会降罪,而是在于通过 对礼节 的遵从而表达人们内心的虔诚。道经 中说,“香自诚 心起”,“烟从信里来”。我们 拜 神,可以分成两个方面,一是日常中如何做,一是不敬视时如何做。

首先说日常,比如当我们许愿的时候,我们往往也会说,如果拭除我,让我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那么我将怎样怎样地去做呢。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了行动与言语之间的心理联系。如果你想让你的行为得到一种超越自身能力范围内保障,那么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就是改变自己的行为,使之更加接近于那些你渴望得到保障的事物。而不是简单地依赖于外界力量或偶然事件。

《太上感应篇》 中说:“人能一日有一善行至三年天必降福保佑。”劝 人向善,是那位垂世守护者们基本教化。这天上的守护者,从来不会亏待每一位至善之人。往 往不是你得不到他们的护佑,而是我常常忘记,要从自身改变做起。我必须承认,我一直忽略了一点:身为寻找保护和帮助的一个凡夫俗子,我应该首先努力成为一个值得受到保护和帮助的人才对。

其次谈论我们的行为方式。在许多讲仪范文章中,都会提倡斋戒、沐浴,对信众的话语、穿戴以及举止,都有十分明确要求。你可能疑惑:如果我已经将这些尊敬放在我的心里,为何还需要通过外部形式表现出来呢?然而这种看法只是浅薄认识。如果尊崇存在于我的心里,那么这份尊崇无疑也应该反映出我的言谈举止以此达到身为合为真实意义。当我们的内在与外延相呼应时,当我们的身体语言与精神状态相融合时,即便没有任何具体形式出现,它们仍旧能够感染周围环境,与其他生命共鸣,并且引发深刻影响。这正是我所追求的一种平衡状态——即使没有明显变化,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世界的一切事物。

因此,无论是在日常生活还是宗教活动中,无论是在私密空间还是公共场合,无论是在祈祷或思考的时候,都请记住这一点:真正重要的是 不仅仅为了获得某种结果而采取行动,而是一直致力于培养那种 内在品质 —— 虽然它们无法用眼睛看见,用耳朵听见,用手触摸到,但是它们深植于每个人的意识之中,并且随处可见。当你的意志坚定起来,当你的思想清晰起来,当你的感情温暖起来,那么无需担忧任何结果,只需持续保持这份纯洁与真挚,就足以吸引并维系宇宙万有的支持与关怀吧!

因此,在新的一年的开始,让一切皆由智慧指引,让一切皆由慈悲包容。在这一路上,每个人都是彼此互助、彼此扶持、彼此成长的大团队成员。祝你们拥有幸福快乐的心灵,以及满溢热爱和宽恕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