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神虎、神兽、虎士慨念与民间生气勃勃的虎文化元素交织,千百年来,形成一种独特的英雄气。中国人将虎视为勇敢与活力的象征,所谓“生龙活虎”,从古至今,它代表力量和气魄,被咏叹在浩如烟海的民俗故事与传说中。
追溯到远古社会,我们发现考古学家们在河南濮阳西水坡发现了蚌塑龙虎墓,这里距今约六千年的遗址证明了早期人类对“龙虎”组合的崇拜。在《山海经·海内北经》中记载有穷奇,如老虎般外貌,有翼,一食人,从头始,是一头凶恶异兽,在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四凶之一。这种崇拜源于远古先民认识动物与自然界时感受到其强者风范、王者之气,因此选择崇拜它。
东汉时期佛教初入我国,佛教中的萨埵那太子以身饲虎,以大慈大悲精神自我牺牲。这种自我牺牲精神结合禅宗思想发展成禅虎,使得猎取智慧成为一种新的挑战。而道家则将龙和虎结合解释为“云从龙,风从虎”,强化了其威严,将其视为极具奇幻力量的神物。
中华民族为什么要将 tiger 作为崇拜对象呢?或许是因为它体现了一种力量和气魄,也被誉为“百兽之王”。这样的崇敬历经时代沧桑日臻丰富,如今 tiger 已成为中国人普遍认同的一种民俗文化标识。
再次探究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道教还是佛教,都有着关于 tiger 的信仰。在道家文化中,将 tiger 与 dragon 结合解释,“左青龙,右白虎”等概念不仅仅是天文星宿,更是一种拟人化和拟物化的手法,用来表达农业生计和确定时空定位意义。此外,在军事方面,还有许多用途,比如称作 “哼哈二将”的守护神君或者作为兵器装饰等。
最后,我们看到明清之后,对于 tiger 的理解更趋理性化,而同时也成为了浪漫主义文学艺术创作及精神娱乐的一部分,不断地演变着自己的形象以及人们对它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