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的根本信仰,以大道为宗旨,在其教义中常有“道生万物”或“万物由道而生”的论述。有一位信士曾向笔者提出了一个问题:道为什么要生万物?这看似愚蠢的问题,实际上反映了我们对自然和宇宙的认知上的局限性。在我们的教育体系和日常生活中,我们习惯于将这个问题视作无需深究的陈言,但《道德经》却提供了一种不同的解读。
《道德经》中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里,“一”代表的是一种状态,即最原始、最本质的存在,而通过这种状态产生了阴阳两气,再由阴阳交融生成和气,从而衍生的天地万物。这意味着,既然是自然演化过程,就不需要追问为什么。
类似的思考可以引申到现代科学中的宇宙大爆炸理论,比如我们知道宇宙起源于一个奇点,但从那个点爆炸出来是什么原因呢?这样的反问似乎为“道生万物”的概念提出了一种逻辑依据,即一切都是自然演化过程,不必过度追求原因背后的意义。
在探讨这一问题时,我们必须意识到“道”并不是某种具有明显生物功能实体,它更是一种比喻,用来形容事物生成与变化的抽象过程。因此,“道”既不是指传统意义上的生命产生,也不是指物理世界中的能量转移,而是用来描述事物从一种状态(即原初的一)转变成另一种状态(即多样化)的过程,这个过程被称作“生成”。
对于所谓的“ 道”,我们首先应该明白它到底是什么;其次,要探索的是怎样的方式让这些事物得以产生。这两个问题紧密相连,因为如果不能确定什么才是真正的“道”,那么就无法准确理解它如何作用于世间万 物之上。
在《老子》的语境下,“德”被认为是对应于外部表现形式,而“道”则是内在本质,因此,当有人询问是否具备某些特定的品德时,可以通过观察行为来判断一个人是否拥有真正的人格魅力。而修行者们也往往会从这个角度出发去悟透自己内心深处关于何为真实存在以及自我身份的问题。
尽管如此,对于询问者来说,这仍然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因为他们试图把握住那超越人类理解范围的事务。但正如古代智者的见解所示,无论是人还是事,都始终围绕着不可捉摸、不可言说的那个核心——那就是所谓的大众公认但又又神秘莫测的大理思想。然而,人们依旧寻求答案,并且持续不断地展开自己的思考之旅,以期望找到那些隐藏在黑暗之下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