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长道长你说为何生万物修心诗句探寻天然道观中道教文化的奥秘

道教的核心信仰是以大道为宗旨,认为“道生万物”,但有智者曾问:“道为什么要生万物?”这问题似乎荒谬,因为我们的教育和常识已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对“道生万物”不再提出疑问。《道德经》中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认为大道是一种状态,从它分出阴阳二气,交融生成和气,并由此衍生物质世界。既然是自然演化,不需要追问为什么,就像宇宙从一个奇点爆炸产生了我们今天的世界,我们可以将这个过程比作自然变化。

在这里,我们已经指出了思考上的陷阱,即“道”不是具有明显功能的实体,而是自然现象的一种比喻,是把大道生成万物的过程比作“生”。这种抽象表达与我们平时理解的具体“生”不同。这涉及两个重要概念:一、什么才是大道;二、大 道如何生成万物?

要解决第一个问题很困难。大祖传世五千言,其中心意只有两个字,即“大”和“德”。在古人看来,德是大度的外在表现形式,大度是其本体,所以称之为本与迹的大同小异。而我们今天是否有人有德,可以称他是一个有大的好人。大必须通过德(具体行为)来彰显,反过来讲,我们悟大的修养,也必须从德入手。

《道德经》里说,大这个事物恍恍惚惚,如同存在又如同不存在。在发现后,又不知道该怎样称呼,所以叫强名曰大。意思就是说,大虽然存在,却又不能捉摸和表达;他虽然没有实体,却又可以在所有事务中都感受到一种深远而神秘的存在。针对“什么才是大的问题”,古人其实已经给出了非常明确答案:

一、大虽然被称为存在,但它并不是一种实体,因此只能参悟,并不能占有;

二、大和一切事务之间具象化不同,是一种抽象化形态,因此称其为无,但这个无并不单独存在,它依赖于一切事务之有的存在而存在。

因为有,“无”也就成为了真实可见的事界中的虚无。但如果这样讲,又会接着提问,这个虚无世界怎么会凭空诞生的呢?

这个问题,其实正如原先的问题一样,都包含预设陷阱。“无中生有的‘’生‘’”,同样是不生成,更不是诞生的,它们都是从另一个更高层次上进行转变,而非简单重复或继承。这正好映射到我们的日常生活,比如父母与子女间、植物种子孕育幼苗、光影相互作用等,每一次发生都是一种新的生命、新形态、新能量出现,而每一步发展皆源自前一步所积累的一切可能性。

因此,在探寻天然观念中的修心诗句时,我们应明白,无论是在宇宙还是个人生命中,“创造”的过程始终充满着不断更新与变化,以至于任何静止都是暂时性的,而任何恒久则必将转变成为新旧交替下的历史。此即所谓的大不可测,与永恒之妙趣横生的哲学探索,最终意义何尝不是为了让人们认识到自己位置,让短暂的人类命运变得珍贵而值得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