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楠,公元?至1213年间活跃的道教高手,以箍桶为业,其真实身份和传奇故事引人深思。据传,他曾在毗陵禅师薛道光门下学习太乙刀圭金丹法诀,并于黎姆山神人处得到了景霄大雷琅书,这些都加速了他进入道家的过程。在宋徽宗政和年间,陈楠被擢升为道录院事,但不久后便选择归隐罗浮山。
不久之后,陈楠定居长沙,并开创了南宗“清修派”,成为南宗传人的第四位祖师,被称为“南五祖”之一。宝诰中记载泥丸翠虚真人正是指陈楠。他以捏土丸治病救人的方式获得了“泥丸翠虚”的称号,同时也因其使用雷法驱鬼降魔而闻名。
尽管外表衣衫褴褛、身着尘垢,但 陈 楠内心却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他能吟诗作歌,出口成章,但往往他的言论让世人难以理解。他的一首诗云:“嘉定壬申八月秋,翠虚道人在罗浮……还以金丹火候诀,说与琼山白玉蟾”。
在《混元列仙图》中,有关于陈楠的详细描述,其中提及了他与鞠九思、沙道彰(沙蛰虚)、白玉蟾等四位人物。自从有了这些门徒,“南宗五祖”之白玉蟾开始形成较具规模的社团。
除了内丹方面的贡献,陈楠也强调练功者必须采取先天真铅作为药材,并通过炼精、炼气的循序渐进来达到目的。他将内丹分为上、中、下三品:下品即地仙之道,上品则是天仙之道,而中品则介于两者之间。此外,他认为真正的大智慧来自于打破界限,不仅仅局限于修行,更要融会贯通自然界。
虽然主张独身清修,不倡出家生活,但他并非完全排斥俗世,与世俗相融合。而且,由于得到神秘文献——景霄大雷琅书,他结合内炼金丹与外用符箓,使得他的修行更上一层楼,从此南宗内丹与雷法并重,为后来的信徒们提供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著作如《翠虚篇》、《翠虚妙悟全集》、《罗浮翽渚吟》,这些作品留给我们一个多面性的形象,是一位既有学问又有武艺的人物。但遗憾的是,我们对这位古代高僧了解更多的是传奇故事,而不是历史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