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的根本信仰,以大道为宗旨,在其中常见“道生万物”或“万物由道而生”。一位信士曾问:大道为什么要生出万物?这问题似荒谬,因为我们的教育和认知早已形成固定的思维,认为自然演化是无所争议的。《道德经》中提及,“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认为大道即一状态,从阴阳二气分出,生成了和气,并衍生物质世界。既然是自然演化,就不需追问原因。
如同我们理解宇宙从一个奇点爆炸产生,如何这个奇点爆炸,这反问似乎能为“道生万物”提出解释,将一切看作自然演化,从先天的大道到现在五光十色的世界,是“道生的过程也是自然变化的结果”。
在这里,我们指出了思考上的陷阱,即大道不是某种具有明显功能的实体,而是一种比喻,用来描述从大 道到各种现象的过程。这涉及两个重要概念:首先,大 道是什么;其次,如何解释它通过什么方式生成了万物?
要解决第一个问题很困难。大祖传世五千言,其中心意只有两个字:“大”和“德”。在古代语境中,德是大 道外在表现形式,大 道是德的本体,所以称之为本与迹。在今天说一个人有没有 德,就是他是否遵循仁义礼智信等核心价值观,我们就称他有 大。这样理论建立于对 “大”的基础上。
《道德经》中说,大此事恍惚,不可捉摸,但又存在;古人发现后也不知道该怎么称呼,只好叫它强名曰 “大”。意思是不用真实名字直接呼唤,却被赋予了一种抽象名称。大虽然存在却不可触摸,是一种非实体性质的事务。而且与我们日常所见、感受到的事务不同,它既不是具体事物,也不是抽象概念。
因此,“有”就是真的东西,有形状,有存在感;而 “无”,则是在悟到的层面上的一种存在,没有物理性质。但正因为有了这些物理性的 “有”,才会出现这种非物理性的 “无”。
所以,当有人问为什么世界原本虚无,又能凭空诞生出来时,这实际上陷入了一个预设的问题。这种虚无中的生成,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诞生的意义完全不同。这表明,无并不是简单不存在,而是一种状态,一种动态、一种变迁。当你从一种状态转换到另一种状态时,你可以说这是一次新生命、新事物、新意识的一次诞生。
这是个内在关系,不可看见、听见或触摸到的关系——正是这个关系构成了所有事物间最基本也最深刻的一贯连续。这便是我讲的大理,那便是我讲的大理。我告诉你,我告诉你。你明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