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美丽与丑恶、善良与不善,皆源于此;得道高人何以隐匿?第二章
河尚公版本:天下知美之为美,斯乃恶也;知善之为善,斯乃不善也。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以恒。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而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弗辞生而不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帛书修正版:天下知美之为美,则恶已;知善,则不善已。有无之生也,在于难易之间的成也,在于长短之间的形也,在于高下之间的盈也,在于音声之间的和也,在于先后之间的随,也在恒。
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而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为而弗恃成功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非去。
两个版本意思相同,但表达上有一些差异。在河尚公版中,“万物作焉而不辞”一句更具体明了。而在帛书修正版中多用“也”字,使文句更加流畅优雅。本文将采用帛书修正版进行阐述。
天下指的是世间的人们皆都知道什么是美好的东西,那些东西就是因为存在着丑恶的事物才显得那么好看;人们都知道什么是好的行为,那些行为就是因为存在着不好的事情才显得那么出色。这就像鲜花需要败叶作为背景才能显得更加鲜艳一样。
所以,有与没有,这两个概念都是同时存在的,就像困难和容易一样,只是在达到成功的时候我们才会比较它们,看一个事情是否长或短,要看它放在哪个参照对象上,如果高或低,要看它放在哪个参照对象之后能多出多少,这样才能判断,它们共同形成了一种恒定的规律性,不可改变。这就如同音乐中的单音和复声,他们虽然各自不同,但是一起演奏时能够产生动听的声音,同时又能够遵循一定的节奏来表现自己的独特性质,从这个角度来说,每个人都应该按照自己的能力发展自己,不要过分依赖他人的帮助或者凭借外界因素来获得成功,因为真正强大的力量来自内心,而不是来自外部世界。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应该孤立地发展自己,我们应当学会合作,因为只有通过彼此互补,我们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进步和发展,并最终达到完满的地步。而那些理解这一点的人,他们不会为了名誉或者权力去争夺荣耀,他们只会默默地做他们认为正确的事情,即使他们做出的贡献被忽视也不介意,因为他们深知真正重要的是内心所感受到的满足感,而不是外界给予的手势。当这些卓越的人离开这个世界时,他留下的并不仅仅是一个空白,他留下的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信仰,一种追求真理、坚持原则、勇往直前的精神态度,这是一种永远不会消亡的一种力量,它影响着每一个人,无论你身处何方,都可以从中汲取智慧,从中找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