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学者杨朱,人称全性保真。战国初期魏国人,姓杨(或阳),名朱,字子居,又叫做阳子、阳生、杨子或杨生。老子之徒,与大多数“生时惨淡,身后显荣”的先哲不同的是,杨朱可谓是“生时显荣,身后惨淡。”其学说在战国时显赫一时,与儒墨抗衡。
《列子 杨朱篇》阐述了他的人物观和生活态度。他认为:“古之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这意味着个人与社会是平等的,不应牺牲个人来满足社会,也不应牺牲社会来满足个人。
孟孙阳曾问他:“去子体之一毛以济一世,你为之乎?”但杨朱回答说:“世固非一毛之所济。”孟孙阳接着提出了一个更极端的问题:“有侵若肌肤获万金者,你为之乎?”然而禽滑釐并未得到直接答案,而是被迫承认自己的言论的局限性。这场辩论揭示了两位思想家的根本分歧:孟孙阳主张牺牲个人的部分利益以达到集体的高效率,而杨朱则坚持每个人的权益必须得到尊重和保护。
尽管如此,《吕氏春秋·不二》将他的价值观描述为贵己,“全性保真,不以物累形”,强调生命短暂且不可预测,因此应该珍视当前的生活状态,并对未来保持开放的心态。“乐生”成为他的核心理念之一,他反对为了贪图长寿、名誉、地位或财富而让自己受累,同时鼓励人们享受当下的快乐。
虽然他的思想并未流传于后世,但它影响深远,被道教吸收并发展成养生的重要原则,使得他在历史上被看作是中国最早主张个人本位思想的大宗师。在道家文化中,他被视为一种精神追求,即追求内心自由,不受外界因素干扰,从而实现真正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