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明瑞,道名墨道人,以其卓越的书画艺术和高洁的人格赢得了世人的赞誉。他的生活故事就像一部传奇,充满了逆境与辉煌。
1925年10月,在河北省威县第什营乡芦头村出生,他的童年在贫苦中度过。他只念了两年半的书便辍学,但这段经历并未阻碍他追求知识和文化的渴望。在日寇侵华战争期间,他加入共青团,担任抗日儿童副团长,不畏艰险地带领孩子们参与抗战。
战争结束后,他流落到山东东平县(今梁山县),在那里他遇到了安山镇道观“七圣堂”的道士,这是他人生的转折点。他成为了全真龙门派的一个修行者,并开始学习兵法、战书等,以期为国家效力。然而,这个决定却引导他走上了成为一代道家大师的道路。
在七圣堂,他深受师爷臧永范遗作梅花图影响,从而开始临摹。魏园屾师爷见状,便赠予他六幅臧永范梅花图。这对墨道人来说是一份宝贵之物,让他能够静心研读诸子圣贤书,并领悟到梅画精髓。此时,他已经隐然将道家的坚定、忘我、空灵、超越精神融入笔端,使他的雪梅作品呈现出千枝交错万花从容的气韵。
随后,墨道人云游四方,在陕西结识了何海霞,一位著名画家,她收下了孙明瑞作为徒弟,并赠予了一幅《华山图》。之后,孙明瑞又去西安美术学院进修,对于提升绘画技艺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在何海霞的大师指导下,以及石鲁、罗铭、方济众等名家的指点下,孙明瑞的画艺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为了更好地描绘梅花,他在楼观台亲手种植了一千多株梅树,将自己置身于自然之中。在月光下的婆娑舞动的梅影中,无论是枯木虬蟠老梅还是孤清冷艳雪梅,都成了他的素材。在这样的意境里,孙明瑞与他的水墨梅花融为一体,与世无争,却又不失豪放自信的一面。
随着时间的推移,墨道人的个人风格逐渐形成——一种重复黑色线条和白色空间构建的手法,使得他的水墨画尤其是水墨梅花具有浪漫朴拙、大黑大白、高潮澎湃的情感表达。此外,其作品也反映出了长安画派那种苍雄大气且意境幽深的一面,同时也蕴含着丰富多彩的人文情怀与哲理思考。
除了书法和绘画之外,墨道人还热衷于旅行。他云游四方,为各处寺庙撰写诗文或捐献自己的作品。他把所有收入都用于慈善事业,或许是因为对“清白传家”这一古训所持有的坚信:正直不偏,不邪不歪,是当代人的必备品质之一。而对于那些想要收藏其作品的人来说,即使他们身份尊贵,也必须跑上十趟八趟才能得到一次机会,而普通百姓则能轻易获得,因为此乃“天命”,非彼所愿也。
2002年前后,在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及中国美术博物馆举办专题展览后,他将所有展出的作品捐赠给国家博物馆;2004年3月,再次回到故乡时,将12幅心爱之作捐给河北省图书馆。这批《龙梅》,既可单独欣赏,又可以悬挂成屏风,是他最珍视的心血之作之一。但即便如此,对待这些艺术杰作以及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此高尚仁侪依旧以谦逊态度回应:“我们应当爱国爱教。”
尽管岁月已至暮晚,但仍然保持勤劳节俭生活习惯,只有一身简单布衣数支毛笔为伴。食用粗茶淡饭,一根黄瓜、小葱蘸酱油面足矣,从不奢求。“我有三宝:慈悲二曰俭约三曰毋敢先天下。”遵循着这三条原则,即使是在困难时期,也从未有过私欲横生的念头。一切皆以诚实相待,用尽心思来帮助别人,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能保持那份超凡脱俗的心态,就如同古籍中的仙人们一般,那种宁静自得,与世无争,却又不失豪迈自信的一面,最终让人们称赞这位当代神仙般存在的人物——孙明瑞,也就是被大家称颂为“活神仙”的墨道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