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师正,字子真,是赵州赞皇(今河北赵县)人。他出生于隋文帝开皇四年(公元584年),家世官宦。小时发现脚上有灵龟纹路、双手过膝的奇特特征。在母亲教育下,常诵《道德经》。
十三岁丧母后,他守墓成名。当大业年间,茅山道士刘爱道北传道时,他们相遇,刘爱道欣赏潘师正,将他带往洛阳。随后,刘爱道引见潘师正给王远知看,当王远知一眼就喜出望外,将潘师正度为道士,并授予三清教法等。
炀帝大业末年,王远知预知朝局将终,便请辞谢洛阳回茅山。朝廷批准后,他与潘师正返回茅山。在这里,他受命要在北方发展茅山宗,与佛教抗衡。于是,他携同刘爱道前往中岳嵩阳观隐居。
在嵩山期间,潘师正与刘合和一起潜心修研三清教法和内外丹法,以期达到仙境。他不仅精进修行,还广览博采知识,不断积累并融会贯通。在此基础上,他完成了自己认为的仙谱,并致力于传播茅山道法。
唐高宗因听闻嵩山有能炼九阳还丹之人,便在嵩山建太乙观,让刘居住,并召他入宫相见。此时,高宗得知有这样的高人,便倾慕之情溢于言表,但潘师正以谦逊姿态拒绝了他的请求,即使被请制作佛书也推辞不已,最终以“尊重自然”为由坚持自己的选择,使得高宗更加钦佩他的志向和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