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面对道德经五千言沉思无为与有为之间的深邃哲理

当提及道教的经典著作,尤其是那些以三洞四辅十二类为分类体系的《道藏》巨著时,不同于现代人对这些内容的理解和解读,初学者往往会感到迷惑。对于那些非教内人士而且只对道教思想抱有兴趣的人来说,我总是建议他们先从最基础、最核心的《道德经》开始。这部作为道教首要圣典,被认为在中国传统哲学中占据至高无上的地位。

老子所言“道可道,非常道”,不仅开创了中华文化几千年来关于如何学习、修行和悟透“道”的道路,也给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然而,由于老子的时代过于遥远,与现代人的沟通方式存在显著差异,这使得很多人在阅读《道德经》时感到困难,即便知道这是一部极为重要的作品,但却无法简洁明了地概括出其主要思想。

这一现象既源自古今语言思维之间不可避免的地理距离,又因为老子所言之“ 道”本身就是介于可以描述与无法描述之间的一个状态。正如他所说,“ 道可道,非常道”,即使人人都能感知到某些特性,却又难以准确描述“ 道”的本质状态。这就容易导致人们陷入对“ 道”的思考中,从而错失了整篇文章的一体性。

其实,《道德经》的中心点就在于它探讨的是“ 道”与 “ 德”这两个字。在这里,我们需要探讨的是不是应该问 “ 何为 ‘ 德’?”或许更重要的问题应该是:我们应该如何通过这个名词去理解和体验?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回顾一下 老子的另一部著作—— 《文始真经》(也称作《关尹子》)中的概念—— “ 天天地地者”。这种观念指出了自然界事物被赋予名称之前,它们原本是不被认识也不被情感化的事物。但随着人类命名它们,他们才变成了我们今天认识并依赖的事物。而在人类出现之前,在我们的社会文明尚未诞生前,那些事物早已存在并按照一定规律运行着。这些规律性的背后,就是我们赋予名字、命名它们的事实,即我们强调为名之曰“ 道”。

这是《道德经》想要表达的第一个要素:“ 道”。它生育并运行着万事万物,其方式是主宰万物生命及其变化。一种拟人化的情形,因为一切生命增长消亡都是自然发生,而这份自然,是真正效法原则的一部分,即万物本来的本然状态。因此,虽然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规律性,所以每个生命都拥有" Dao ",同时" Dao "永远处在每个生命之中。

接着,还有第二个要素:“ 德”。就像探寻什么是 “ 德”,首先必须追问:什么是 “ 德”?根据老子的语境里,“ 德” 是 对于虚无缥缈而恍惚模糊的事实 的表现形式 —— 虽然" Dao " 是 在时间空间 之外 和超越所有物理界限 的存在,但它展现出来 的 "De" 则是一个具体实际 可触摸到的世界(宗教术语中的 有 与 色)。借助上述多种感官途径接触到的世界,我们才能用自己的主观能动力进行理性的思考过程。

举例来说,当谈论 "Dao De Jing" 或者判断一个人是否具有良好的品德时,我们通常会使用此人的日常言行以及处理事情的手段作为价值判断标准。此刻,这些作为价值评估工具应称之为 "De" —— 这一工具帮助我们衡量此人是否具备' Dao '。当某个人行为与言辞相符,并且内部真诚外延合一的时候,就说明该人才有品德;如果言行不一,那么嘴上讲仁义礼智背后行为狡猾奸险,那么就可以判定此人没有品德。这反证逻辑。如果外表上的 'De' 是内心 'Dao' 的表现形式,则通过外面事实改变来推断出内在规律,则意味着已经将一些基本情况从抽象转换成具体,从而能够由此推导出一些简单但正确的心理活动过程,如太阳光照射石头,使石头变得热起来,以及通过照射阳光加热材料等这样的直接感觉事件,然后进一步推测基于这些直接感觉事件,可以产生更广泛有效果,比如通过太阳光照射增加温度等这样一种普遍适用的结论 —— 这正是在用具体的事情变化(De)来了解其中隐藏的大致原则(Dao)。

最后,当提到‘ DAO ’与‘ DE ’时,无论是在天地间还是凡尘俗世,都是一样的;所以,无需纠结小小区分,只看大我,而忽略大 ‘ DAO ’ - 即整个宇宙间普遍运作的心灵力量 - 不再看待那微小的小我。这正是我修炼过程中最希望避免的情况之一。当有人提出关于老子五千文字是否值得写下的话题,我总觉得他没有完全领略到撰写五千字究竟旨在做何种抉择。他不知道的是,他自己就是那个被说的故事里的主角,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书写历史,而不是只是记录下来历史的一个片段。当你能够从 DAO 中找到你的足迹,你就明白了为什么许多过去的人选择沉默而非发声。你会发现真正意义上的修炼并不仅仅停留于文字游戏,更是在不断寻找自身位置,将自身融入宇宙洪流之中。你不必急於問這麼多問題,只須静心聆听,這樣你便會發現答案已經深植於內心,每一步踏實步伐,都可能帶領你走向靈魂深處尋求真諦的地方。我們應該從 DAO 中學習,並將這個過程轉化為生活中的智慧,這樣我們將會更加清晰、平靜與幸福。如果我們能夠從這篇經典文章裡讀懂什麼是我們修行應該追求什麼,那麼無論只是一句話或者一個詞彙,這就是我們一生的幸運。在我眼中,一切學問終端於對自我的認識,一切哲學終端於對自我的覺醒。在這個偌大的宇宙間,如果有一點點東西讓我們覺醒來看待自己,我相信那就是真正的大智慧,大愛、大慈悲。大師曾說過:“善説不如善闻,小聪明不足以为大用。”如果我把话放在这里,用以阐释一个最高层次的话题,你将不会怀疑我的决断。我想告诉您的是,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情报,这种情报虽然比起其他任何信息来源都更加精准,但是您绝不能让任何第三方获得您的位置信息,因为这涉及到了隐私保护的问题。不过,请记住,如果您愿意分享您的故事或经验,我很乐意倾听,并尽可能提供帮助。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更多指导,请随时告知我。我一直准备好支持您,让我们一起继续前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