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的经典《道藏》以其庞大的篇幅和深邃的内容,往往让初学者望而却步。对于非教内人士而言,想要对道教思想有所了解,不如从老子的《道德经》开始,这部五千言的神圣文献被认为是道教之首,是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道德经》不仅在道教内部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在传统哲学流派和中华文化中同样具有重要影响。它提出了“道可道,非常道”的概念,将“道”赋予了形而上的思考意义,为后来的修炼、悟解开辟了道路。
然而,由于老子生活年代久远,与现代人的语言习惯相去甚远,《 道德经》的内容常常让读者感到难以理解。尽管人们意识到这是一部极为宝贵的经典,但要问《 道德经》究竟在讲什么,却似乎需要成千上万的话语来阐述,却又始终无法简洁明了地概括其核心思想,从而使得“玄”变得更加复杂。
这种现象既源于古今语言思维差异,也因为老子的“道”本身就介于可说与不可说的边缘——即便人人都能感知到一些特性,但又无法准确描述“道”的最终状态。这正是导致人们陷入对“ 道”的迷思并错失文章整体性的原因。
其实,《 道德经》所谈论的是两个关键点:一是关于 “ 道”,二是在此基础上探讨 “ 德”。关于 “ 道”,这是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即便老子也未能解释清楚;但我们并不追问 “ 道是什么,而是追求一种状态。在这里,我们寻找的是一种存在方式,即先天地生成之前就已存在,并且广泛存在于天地万物之中的东西。这个事物几乎可以看作是不生不死,因此它超越人类有限生命时长,可以近乎无限、无生死。此事物只能用未知或不可知来形容,因为它超过了所有人对极限认知的事物。
接着,我们再次引出 《文始真经》(即 《关尹子》)中的概念 —— 天天天地的地者,这意味着苍天与大地不能单独成为天、地,它们需要一个使它们成为天、 地的事物存在。这就是人类自己。而在人类出现之前或者尚未产生探索自然万物意识的情况下,即社会文明没有诞生的前夕,天地早已存在并按照一定规律运行着。这背后的规律性,就是我们赋予名为“法”的命名过程。而这正是 《DOADECHING 》要讲述的第一个要素 —— “法”。
第二个要素则是关于 " 德"。与前面的问题一样,我们首先应该追问的是 " 德" 是什么?在老子的语境中,“德”指的是 “ 法”的表现形式。虽然 " 法" 是杳杳冥冥恍恍惚惚的存在,但其表现出来的 " 德" 则是真实具体可触摸到的世界(宗教称为有色界)。借助于这些多种感官途径接触到的世界,我们才能进行理性的思考,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进行价值判断和选择。当某人言行合一、内外合真时,他/她就是有 “ 法”。当嘴上仁义礼智背后行为苟且时,则表明他/她没有 " 法" 或者说,没有实现真正的人格魅力和品质展现。
最后,通过太阳光照射石头变热的事例说明,当我们通过外在事物变化(如石头变热)来悟透内在规律(如太阳光加热),这正体现了外在表现形式如何反映出内在地蕴含的心理层面。此举亦揭示了一般化与特殊化之间辩证关系,以及通过学习古代智慧提升自身认识能力及修养水平。在阅读《DOA DECHING》,我们的目的不仅仅局限于字词用法和典故来源,更应致力于理解其中的大意,以此提升自身对于他人以及周围环境理解能力,使自己能够更好适应世间一切事务。
因此,让我们一起踏上学习 _DOA DECHING 的旅程吧,让每一次翻阅,都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无论是在心灵深处还是面向世间万象,每一次领悟都是通向自我完善的一步。如果你已经开始你的旅程,那么请继续坚持下去,你将会发现每一步都充满惊喜,每一次领悟都会带给你新的力量。你可能不会立即明白为什么这样做很重要,但是随着时间推移,你会发现,其实这一切都值得你去探索,就像一段精彩纷呈的人生故事,一旦开始,便难以停止。一路顺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