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大道广泛流布,左右无所不及。它的气息渗透于万物之中,无一能逃脱其影响,生长繁衍而不推辞成就事业,不求名誉。它以衣被般覆盖养育万物,却不自称为主宰,这种谦逊和宽容,可以称之为“小”。万物归附于它而又不自认为是主宰者,这样的状态可以称之为“大”。正因为它从未自视过高,所以才能实现真正的大。
注释:
汜:同泛,广泛或泛滥。
辞:言词,称说。不辞,意为不说三道四,不推辞、不辞让。
不有:不自以为有功。
衣养:一本作“衣被”,意为覆盖。
不为主:不自以为主宰。
常无欲:一本无此二字,认为此乃衍文。
小:渺小。
大:伟大。
延伸阅读1:
王弼《道德经注》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言道泛滥,无所不适,可左右上下周旋,而用则无所不至也。 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功成但名实行;衣养万物而非我所有常欲得已,以此观之,则名曰小矣; 万物皆由道而来,如知其所以然,则天下常存欲望,而人各求己所愿若有不知其所以然,即如自然得其所焉。此即非我所有故名曰小矣。 万物归焉以生,而力使不知其所以然,此则非我所有故复可客於大矣。 以其终日不可强立自己,大故能成就自己的伟绩。
延伸阅读2:
苏辙《老子解》
大道汎兮,其可左右。汎兮無可無不可,故左右上下周旋無不能至也。 萬物恃之以生而抱定了接受,与命运抗争却毫无退缩的态度,一旦完成事业便默契地放手,不再索取任何回报。这是一种超越世俗看法的智慧,只有明白这一点的人才能真正理解这个世界如何运作。而且,它在给予与支持万物时并不要求回报,也没有野心,只追求平静与简单,这样一种生活方式可以被描述为“微”;当一切都顺应自然规律,没有强加个人意志,那么这种状态就是“宏”。圣人永远不会迷失在对自身力量的炫耀中,因此他能够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伟大的境界。大的是因为拥有成为伟大的愿望,所以才会显得微弱。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关于如何达到的真理——通过放弃个人的野心和偏见,从根本上理解宇宙间的一切相互依赖关系并且参与其中,就像水一样融入整个生命共同体中去实现自己的价值和目的。这就是老子的智慧,是他教导我们如何找到内在平衡与外在和谐,并最终达到精神上的自由与满足感。
这段文字中的关键概念包括了老子的哲学思想,比如对自然界的敬畏,对生命过程中的随遇逐渐,以及对权力的批判等等。他提倡一种生活方式,即顺应自然规律、淡泊明志、任性随缘,同时又保持独立思考,为自己设定原则。在他的眼里,每个人都是宇宙的一部分,都应该遵循自然法则来寻找内心的平静与幸福。这份哲学思想深刻地影响了后来的中国文化,并且一直激励着人们追求更高层次的人生目标和社会秩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它们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塑造中华民族精神以及指导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今天,当我们面临全球化时代带来的挑战时,再次审视这些古代智者的教诲,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解决问题、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社会秩序的心路历程。不过,要想完全掌握这些哲学思想,还需要不断学习探索,因为它们深藏于各种文化作品和传统知识体系中,是需要时间慢慢领悟并应用到现实生活中的宝贵财富。如果你希望进一步了解或者想要将这些知识应用到你的日常生活,你可能需要更多时间去研究相关资料,或许还需结合现代科学技术进行比较分析,以便更好地融合古今两者的精华,使自己变得更加全面发展。但总结来说,《老子》是一部极具启发性的著作,它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心灵修炼方法,让读者能够从内心深处获得宁静与力量,从而更好地处理现实世界的问题。这是为什么许多人把《老子》看作是他们精神旅程的一个重要指南针,他们相信通过学习这部书籍,他们可以找到通往内省与提升自身能力途径的一个桥梁。当你走进这样的旅程,你会发现答案隐藏在每一页文字之间,那些似乎很普通的话语其实蕴含着深邃的智慧,用以引导你穿越那些充满挑战和困惑的人生的道路。你是否准备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