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诗:孝悌力田,古人曷为而并言也? 孝悌为立身之本,力田乃为飬身之本,二者可以相资而不可以相离。盖自民受天地之中和气以生,无不有是理,又莫不有是气。爱之理为仁,以宜理为义。自其仁而用之,则亲亲乃成孝;自其义而用之,则长长乃成悌,都出于良知良能的素质,每个人都共享这份同一的道德基础。
然而,其间却存在着清浊两种不同的人格倾向。清者便是士,而浊者则是农、工、商。这四种职业虽各异,但皆由天所设,以互相补充。圣人制定了法度,并且设定了品节,以此来教育和养育人们,使得天下每个人的衣食足够,不仅如此,还要尊敬父母,对待兄长尽礼,这些都是通过教育来达到的。而在教化方面,最重要的是先从士开始,然后再从农起,因为士负责传授知识,而农负责提供物质保障。
古时,有井党庠遂有序,有私塾家家。而新谷入子弟始入塾,在冬至后四十五日才毕业。在聚会时,他们进行射击饮酒正坐位学习教法;散开时则参与农业劳动,因此整个社会上几乎没有哪个人不懂得耕作的智慧。
《诗经》中有一句:“黍稷薿薿攸介攸止烝我髦士。”这与汉代力的田科相关联。帝舜作为圣人,他万世之后还强调“孝”不能超越,只是在历山耕作;伊尹则说:“立爱惟亲立敬惟长”,在莘野耕作。他提到冀缺、沮泽、桀溺等地方,也提到了那些只注重耕作者如丈人等。但即使这样,大多数国家还是少有人不知道怎么做务实的工作。
周朝的大司徒曾说:“三岁考德行道艺先孝友。”这是汉代对“孝悌”的考核标准。当问及国家最重要的事业时,没有之一比不过“士”、“农”、“工”、“商”。虽然他们各自职责不同但共同点在于互相依赖。在古代,“被蒲茅饭麄粝居蓬藋逐牛豕戴星月归”的生活状态并不罕见,那时候大家都忙于自己的工作,没有时间闲聊。此外,即使身体残疾或者其他困难的人们也不例外,他们仍然能够找到自己的位置去贡献力量,得到回报,从而过上安稳生活。
总结来说,无论你是何种身份,你都应该根据你的能力去做自己的事情,用你的技能去服务社会,从而获得幸福感。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尊重每一个人的努力和贡献,让他们都能按照自己的方式活出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