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邃历史与现代生活相互融合。这里是高雄县南部的一个小镇,过去被称为“弥浓”,因为它源自于水源丰富而不绝,因此取名“弥”,而“浓”则是对“农”的谐音。1736年,客家人在此建立了一个叫做“弥浓庄”的聚落,从此,这个小镇便开启了其悠久的历史。
1883年,小镇更名为现在的“美浓”,并一直沿用至今。在这里,你可以找到壮丽的山水和浓郁的客家文化氛围,居民中的九成以上都是客家人,是目前最完整保留客家文化的地方之一。
敬字亭与伙房
美浓没有公共交通,所以游客通常会选择自驾或骑行抵达。这一地区的民宿老板钟先生曾经在都市打拼,但他最终发现自己真正喜欢的是乡下生活,他回到了故乡开设了民宿,并给记者提供了一辆自行车,没有锁,因为这里的人们非常诚实,不需要担心车子丢失。
骑上自行车穿过西红柿田和向日葵地时,我们突然看到了一座有着红白相间色彩的小亭,上面刻着“敬字亭”。这个名字反映出客家的重视读书和对文字尊重的心态,他们认为写满文字的手稿也不能随意丢弃。因此,每年的正月初九,在这一天将一年来的字纸余灰送到河边,以祭拜河神,让纸灰随水流走,以表达对文字的尊重。全镇共有四处这样的敬字亭,他们希望自己的后代能成为文人辈出。
美丽乡野中,还可以见到许多古朴的小院或大院,这些都是传统聚落,其中一些使用红瓦建筑,被称作伙房,而伙房并不仅仅是厨房,它也是家族成员共同居住的地方,也是祭祖的地方。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伙房大小以及特色,但是祖堂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地方,用来祭祀祖先。在讲解员张先生的话语中,我们了解到,为了保持血脉连续,祖堂上的对联左边叙述了祖先来自何处,而右边则描述了家族迁徙后的分布情况,将整个迁徙过程清晰交代出来。
粄条街与油纸伞
离开前,钟先生多次强调,如果我们经过粄条街一定要停下来尝试,因为那里汇集了所有道地的小吃,也是老店林立的地方。咸、香、肥这三种口味组成了他们独特风味的一部分,其中包括卤猪脚、梅干扣肉、大肠丝等。而野莲花尖瓣等本土蔬菜同样具有独特风味,使得食物令人难以忘怀。
当我们吃完后,当天正午时分阳光明媚的时候,一位店主指向远处:“那儿有一家卖油纸伞,可以去买一把避免晒太阳。”油纸伞是一项代表着一种幸福吉祥象征,在早期人们生活中拥有这种伞意味着幸福安康。而在中国方言里,“油”谐音为“有”,而且与子同音,有着孩子多子的寓意。在20世纪20年代由移民带入以来,现在已经是第五代手工艺品。这次造访的是广德兴伞铺,这里以其知名度最高,同时朱雅莲师傅还曾受邀参加上海世博会,她展示如何制作这些精致的手工艺品。她提醒我们,即使今天仍然遵循古法制伞,并采用柿子提炼天然柿子水,以及画图不开晕保留原汤底质。此外,还有其他几家油纸伞厂,如广荣兴及广进胜等。“加‘广’号标识证明技术来源于广东师傅教导我们的知识。”朱雅莲说。他们饮水思源,不忘本土根基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