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若拙华盖真人又是谁他不正是道家学说代表人物之一更是其深邃主张的代言人吗

刘若拙,字华盖真人,唐宋之际道教高僧,以其深厚的修为和对道家的传承而著称。自幼便在罗浮山出家,师从李哲玄的师兄青精真人学习。据《太清宫志》记载,在五代时期,刘若拙曾来到崂山太清宫,与当时的道士李公守中子相谈甚欢,最终决定留下居住。在此期间,他在太清宫南麓建了一座庵堂,并供奉着老子的画像,因崂山当地多虎,而命名为“驱虎庵”。

不久后,由于朝廷官员何自守坐事被流配,赵匡胤得知刘若拙的大名,便召他入京任左街道录,并授予“华盖真人”的尊号,让他负责整顿道教界。《皇朝通鉴》中记载了他的英勇善服气,以及年过九十仍然步履矫捷的壮观景象。他每次水旱灾害都能迅速赶到禁中的祷告坛,用法精准无误。

数年后,当宋太祖驾崩后,其弟宋太宗继位改元“太平兴国”,上苑宫也随之更名为“太平兴国院”,又称“太平宫”。在这段时间里,刘若拙继续在崂山修行,对外传授道理选取十余名门徒,又踏上了长达多年的游历之旅。

明黄宗昌所著《崂山志》中提到,当时人们目睹了刘若拙一夕之间端坐而化去,无任何悲伤或恐惧的情绪显示。这份传奇般的人生经历让他成为史书上的传奇人物之一。他最终于宋淳化二年(公元991年)逝世于即墨,并葬于即墨县东关高真宫前,那里的墓地至今已成为青岛市文物保护单位之一。